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医学三字经 白话解(2)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中风

  【原文】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

  【语译】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首先值得注意的要算是中风病。这种病大多是急骤发作的。引起这种病的风邪是由四面八方来的。

  【注释】中风:中(zhong)风,病名。见《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篇》等。亦称卒中。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喎科,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的病症。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时代,刘河间主火,李东垣主气,朱丹溪主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元.王履(王安道)又将本病分为真中风、类中风两种。《医经溯洄集.中风辨》:”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在辨证方面,按病情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然而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当辨明闭证和脱证的区别。指外感风邪的病证。是太阳表证的一个类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八方: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位。

  【原文】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

  【语译】诊断中风症,应分辨闭症与脱症,二者是大不相同的,治法当然也不同。闭证要用疏通的方法,以小续命汤力量最为雄厚。脱证要用固守元气的方法,不使元气虚脱,用参附汤最有功效。

  【注释】闭与脱:风邪侵入人体后,陏着病人脏腑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证候;若病人素有郁热,则多见闭证。闭证的症状是神昏不语,痰涎涌塞,牙关紧急,面赤,两手握紧,脉搏有力,或二便闭结,应先用开窍醒神的方法来治疗。如脏腑本属虚寒的,则多见脱证。脱证的症状是不省人事,口开手撒,汗出如珠,二便失禁,肢体厥冷,脉微欲绝。应该急用回阳救逆或益气固脱的治法。

  【原文】顾其名,思其意,若舍风,非其治。

  【语译】中风这个病,顾名思义,是由于中了风邪而引起的。因此,如果放弃以治风邪为主的治法,那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了。

  【注释】舍(she),放弃的意思。

  【原文】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

  【语译】关于中风的病因,在金元四大家中,刘河间认为是由于火盛,李东垣认为是由于气虚,朱丹溪认为是由于痰多的原因所引起。后世医家为了与前面所谈的由于中了风邪所引起的”中风”相区别,将火、气、痰所引起的中风称为”类中风”。总之,刘、李、朱三人的说法,虽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但究属是一家之言,难免都有片面性。

  【注释】三子:指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对中风成因,刘河间主火盛,故治实火用防风通圣散,治虚火用地黄饮子;李东垣主气虚,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主痰多,故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小家伎:伎同技字,即指技术,才能。小家伎,在这里是指刘、李、朱三人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算是治中风病的”大家”。

  【原文】喑喎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语译】当中风发作之时,若出现口不能说话,口眼喎斜,倅然倒地等症状,当以急救为主,其次再用柔润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填空窍的方法,可以根据《金匮要略》所列的方法处理。

  【注释】喑(yin)喎(wai)斜:”喑”是不能说话的病;”喎斜”是口眼歪斜。”昏仆地”指突然昏迷倒地,是中风的症状。柔润:在这里是指一种治疗中风的方法,就是用滋养和镇静的药物以柔肝熄风。6医学三字经白话解填窍:窍,这里指的是毛孔。古人认为中风是因风邪由毛孔侵入而引起的。因此,治中风的方法,除了用驱风药外,也可用使毛孔密固的药,如《金匮要略》中的侯氏黑散与风引汤,就是这类方剂。(按:现多用资寿解语汤治本症)附方小续命汤:《千金要方》方。治中风、症见口眼喎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舌强不语,或神情闷乱。麻黄(去根节)人参黄芩川芎白芍炙甘草杏仁防己桂枝防风各6g附子(炮)5g作煎剂,分3次服。参附汤:《妇人良方》方。有回阳、益气、固脱之效。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东垣以此治中风元气突然虚脱。人参30g附子(炮)15g作煎剂,徐徐温服。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方。有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之效。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干苦,咽喉不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以及痈肿疮毒等。河间以此治疗实火所致中风之证。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6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 0g甘草60g荆芥白术栀子各8g作散剂,每服6g,日服3次。地黄饮子:《宣明论方》方。功效补肾益精,宁心开窍。主治类中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熟地远志山萸肉巴戟天石斛石菖蒲五味子肉苁蓉水洗肉桂麦冬附子茯苓各等分加薄荷叶7片,水2杯,煎八分服。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大便溏泻或久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东垣以此治劳役饥饱过度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黄20g人参白术(炒)当归各10g炙草陈皮各9g升麻柴胡各6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二杯,煎八分服。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或胸膈胀满,恶心欲呕,或头眩心悸等。朱震亨以此治痰饮所致的中风。陈皮6g半夏茯苓9g甘草(炙)2g加生姜3片,水3杯,煎七分服。侯氏黑散:《金匮要略》方。有清肝祛风,化痰通络之功。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菊花120g白术防风各30g桔梗24g细辛茯苓牡蛎人参矾石当归川芎干姜桂枝各10g黄芩15g上药杵为散,每服6g,每日服2次,温酒调服。忌一切鱼肉、大蒜,宜常冷食。风引汤:《金匮要略》方。有清热熄风,镇惊安神之效。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大黄干姜龙骨各30g桂枝45g甘草牡蛎各30g寒水石赤石脂石膏滑石紫石英白石脂各90g研成末,粗筛用韦布盛之,取6g,用井花水1杯,煎七分,温服。干姜宜减半用。资寿解语汤:出《古今医统》卷八。为《简易方》引《资寿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解语汤”之异名。有温经通络,熄风开窍之效。主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防风附子天麻枣仁各10g羚羊角肉桂各3g羌活甘草各2g水2杯煎八分,入竹沥15g、姜汁6g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2792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