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雎》列为《诗经》之首的原因(3)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克己复礼

  孔子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诗写“君子”对女子的追求, “君子”见“淑女”而起情,但其追求却很礼貌,不得而“寤寐思服”。林义光在《诗经通解》中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意思是说虽然君子强烈的爱着女子,却没有不礼貌而是一直很有分寸很守规矩,体现了作为一个“君子”的道德涵养,并且在“求之不得”的时候,他也没有因此而悲伤。我们大胆推测,这个诗中的“君子”“ 寤寐思服”和“辗转反侧”的主题也许就是怎样博得女子的好感,获得她的青睐。诗的后面“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琴瑟”“钟鼓”都是当时婚礼的仪式。因而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整首诗都透露出一个“礼”,体现儒家强调的“克己复礼”,即用礼来约束人的情感。这是《关雎》为“首”的重要原因。

  上博楚竹书简《孔子诗论》中提到《关雎》之“改”:

  “……《关雎》以色喻于礼”“……《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好,返纳于礼,不亦能改乎?”“……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

  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说:“‘喻而知之,谓之进之’。弗喻也,喻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喻之者也,自所小好喻乎所好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思色也。‘求之弗得,寤寐思服’,言其急也。‘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言其急也。如此其甚也……由色喻于礼,进耳。”可以说,这对《关雎》之“改”作了最好的解释。

  《关雎》诗先写“君子”见“淑女”而起情:“君子好逑”;再写“君子”苦苦追求那位自己心仪的“淑女”:“寤寐求之”;后写这位君子追求的失败及其失败后更强烈的思念和失眠的痛苦:“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君子”并没有放弃,而是转变了追求方式。这方式就是《孔子诗论》所说的“改”,亦即“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也就是“《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男主人公对心仪淑女的追求虽然失败了,他后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是说他不再思念了,而是思念得更强烈了,而但他追求的方式改变了。君子“好色”但对自己的情感要有所制约,以“礼”喻色,用礼制“色”,“返纳于礼”。

  《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马融曰:‘克己,约身也。’孔安国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这说明“克己复礼”就是约束自身而返于礼仪。才是儒家所强调的“礼乐”文明,才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由此可见,孔子所推崇的“《关雎》之改”是说:“君子”由“好色”最后“返纳于礼”。《关雎》置首位,脱不开它的礼教之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2574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