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雎》列为《诗经》之首的原因(4)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始基之乐

  孔子得时代诗与乐一体。而音乐也是孔子重视《关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其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论语・泰伯》中记载:“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从“乐”的角度论《关雎》,也可以看出孔子推崇这首诗还因为它的音乐很美:“洋洋乎盈耳”。杨伯俊注:“‘始’是乐的开端,‘乱’是乐的结束。由‘始’到‘乱’,叫做‘一成’。‘乱’是‘合乐’,犹如今日的合唱。当合奏之时,奏《关雎》的乐章,所以说‘《关雎》之乱’”。“乱”是合乐,其实就是副歌,即需要重复的部分。就是说《关雎》音乐的后面有重复的部分。按照现在学者的研究以及文献的证明,基本可以确定《关雎》是分五章的,那么就可以确定,“参差荇菜”的四句反复吟咏三次,基本句式相同,应该是《关雎》之“乱”。

  虽然《关雎》的音乐到现在根本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从它的结构上大致看出它的音乐美。《关雎》在章节和句式以致的系统中有着和谐的机制。第一章“鸠”、“洲”、“逑”押幽部韵;第二章“流”、“求”也为幽部韵;第三章的“得”

  、“服”、“侧”为职部韵;第四章“采”、“友”为之部韵;第五章“”、“乐”押药部韵。一、二章为一个韵部,三、四章的“职”合“之”部韵可以合韵是相近的,第五章为独立的韵部。《关雎》之“乱”要求第五章是重复歌唱的,那么,《关雎》的韵应该是每一个韵部都有两次重复。再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五章是单音和中调的交替进行。一、三章为单音,二、四、五章为重调。错杂开来,抒发情怀,毫无滞碍。因此,孔子才说“《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它的“乐”之美也是重要原因。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季札观乐:“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勤而不怨。’” 季札评价二南不仅仅从乐的角度,而且考虑了其政治意义。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杨伯俊注:“孔子所谓‘乐’的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因此常常‘礼乐’连言。” 所以说,《关雎》之首的原因也同样离不开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内容和音乐。  结语:

  《关雎》何以为《诗经》之首,这已是一个聚讼不已的老问题了,诗论者们对此都歌有自己的观点和论证,也有人认为只是一种偶然。当然,这些也只是我的浅见,真正的原因也许需要更多的文献来说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2574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