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唐代思乡诗的类型论文(5)

思乡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节日时事感怀乡愁

  唐代诗人常常会受到现实与历史、时事与民生的激发,于乡愁涌动中感慨万千。中国的传统习俗是每逢佳节阖家团聚,但每每都有有家归不得的人在外漂泊,如“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鲍溶《九日与友人登高》)。在唐代乡愁诗中经常出现的节日有重阳,如“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节更是思乡盼团圆的黄金时节,如白居易《阴雨》:“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又如布燮的《思乡作》:“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无不是因令节而引动离怀,倍觉思家之苦。除夕之夜本该团圆,诗人若无法如愿则必然倍感孤寂哀伤,如刘长卿的《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别人家中洋溢的是迎接归人的喜悦,异乡的诗人往往触景更加地伤情,如白居易《庾楼新岁》:“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骚》中“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诗人在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又如周贺《冬日山居思乡》:“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乡愁来得无法抗拒。寒食等其他传统节日更是怀乡之时,如李中《客中寒食》:“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又如唐代无名氏《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皆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

  唐代乡愁诗中诗人着笔最多的是黄昏和春秋。“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是身在他乡的诗人普遍的情怀。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唐人的春日怀归与秋日思乡则被赋予了更为复杂深刻的含义。如杜审言《和晋陵陆垂早春游望》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的“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戎显《湖南春日立首》的“羁客春来心欲碎,东风莫遗柳条青”等,诗人都在春日的春色里任由羁旅飘泊的孤独奔涌而至。唐代诗人擅长将漂泊之叹、思乡之情、多病之怨、家国之感等多种情思纠缠置于秋天的背景中,如“独此他乡梦,空山明月秋”(骆宾王《宿山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滔上秋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多登台”《杜甫《登高》》,怀归的愿望、漂泊的孤寂均与秋天相遇。其他像李嘉佑《春日忆家》、顾况《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张九龄《初秋忆金均两弟》、李白《秋夕旅怀》、刘长卿《同诸公登楼》、戎显《秋日感怀》等等,都是春日怀归、秋日思乡之作。抒发节气乡愁的景物有时令特点,多与清明、中秋等“时”相近。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刘威的“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早秋归》) 。

  终上所述,唐代诗人离乡的原因或是为了讨生活,或是战士征戍前方,或是因为时代和朝代的更迭被迫流落他乡,或是知识分子遭贬或游宦各地,与之相对应,唐代诗人在羁旅、行役、游宦的途中,或表达对亲人、妻子、情人、友人的热烈思念,或引发诗人对自然、宇宙、人生、历史的诗学思考,因此,唐代乡愁诗除思亲念家之作外,多与哲理、抒怀、咏史等类诗歌相关联,既是农业人生情怀的深化,更具不主常调的乐观与豁达;既有淳美温馨的人伦情味一以贯之,又常伴思乡与忧国的交织,看似单纯的个人情怀,实则既体现出对历史的继承,又表现出唐代社会独特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5]。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唐代乡愁诗抒情主体的身份常常是动态变化的,更有“身兼数职”的情形,上述对唐代乡愁诗的几种划分,仅是从方便把握唐代乡愁诗的整体风貌出发,且仅是唐代乡愁诗的几种主要类型,篇幅所限,不一而足。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3页。

  [2]章文清 刘依军:《唐诗中思乡情结及其艺术表现方法浅析》,见《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5期,第21-24页。

  [3]仲跻培:《论唐人思乡诗》,见《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3期,第84-89页。

  [4]马晓坤:《从柳诗看柳宗元贬后内心世界》,见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期,第33-37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ixiangshi/1191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