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唐代思乡诗的类型论文(3)

思乡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将士边塞乡愁

  看重边功的唐代形成了名重一世的边塞诗派,真正表达出将士们壮烈而悲怆的边塞乡愁的也多是赴边求取功名的文人。如岑参《送韦侍御先归京》:“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诗人的乡愁使他题书时“对此如何不泪垂”,饮酒时“借酒浇愁愁更愁”,“后月到长安”的憧憬殷殷可鉴,令人动容。又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通过声音就含而不露地将边塞征人的家园之思,渲染得入木三分。如杜牧的《边上闻笳》:“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将笳声之凄怨写得更甚于芦笛,一听便能勾起悠久深邃的乡愁。陈子昂在其《感遇三十八首 其三十四》中借杀手之口,在抒写将士边塞乡愁中为功名不得而大鸣不平:“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唐代边塞乡愁诗更多洋溢着一种豁达与乐观的精神,比先唐乡愁诗的苦情有较大突破。如陶翰《送朱大出关》:“丈夫多别离,各有四方事”就颇有几分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气度。如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一语,既是不畏入侵之敌,在出发破敌之前醉酒上阵的举重若轻,又是看破生死为国捐躯的举轻若重。如此无畏无惧的悲壮语正是唐人的风格,若非句末“几人回”,流露出对“回家”的渴望,全诗皆是“醉卧沙场”豪迈超脱的士气,“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又如高适《登陇》:“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为报效朝廷,便暂不思家,或顾不上思家了。究其深层原因,则与唐代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兼济意识、经世致用意识占据了唐代诗人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无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ixiangshi/1191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