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唐代思乡诗的类型论文(2)

思乡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仕进贬谪乡愁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奉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哲学。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规划同样深入唐人的文化血脉,纵使仕途“山穷水尽疑无路”,他们内心身处仍然渴望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如宋之问在被贬官流放泷州时所作的《渡汉江》中以“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描述了诗人遭贬流放中对家乡的怀念和渴望得到朝廷宽恕的心情。李白遭遇流放夜郎途中同样期盼“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流夜郎赠辛判官》),归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辞白帝城》),并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拟人手法表现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其他如王昌龄《送吴十九往沅陵》:“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还乡始终是贬谪诗人心中的期盼。

  唐代贬谪乡愁的抒情基调多悲苦、哀伤、痛切、怨君的居多。唐人在乡愁诗常常饱含着因功名不遂而产生的怀才不遇的愁绪和生命逝去的悲哀,使得作品的情感内蕴大大增强。如杜甫《野望》、《春望》中抒发的家国忧思,王昌龄的《万岁楼》中对游宦意义的质疑,岑参《逢入京使》中既欲仕进又怀乡思亲的矛盾心态,李商隐《蝉》中在表达对现实失望、对命运无奈后隐隐有归隐之意。由于不平的生活遭遇和怨愤情绪,使得贬谪乡愁诗多写岭南或其它边远地区的雾瘴、黄芦苦竹、湿闷天气等景物。如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而被贬谪到广东潮阳,从而引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贬谪乡愁。又如柳宗元贬斥荒州,飘零异乡,却终不忘叶落归根,狐死首丘,“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4]。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ixiangshi/1191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