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诚不可缺( )

  (4)卒亡天下( )

  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讯

  C.交通 妻子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C

  4、(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5、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0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悉如外人 ( ) (2)便要还家(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寻向所志(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3分)

  【小题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4分)

答案

  【小题1】(4分) (1)全部、完全。(2)通“邀”,邀请。(3)与世隔绝之地。(4)标记。

  【小题2】(4分) (1)(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3分) 豁然开朗;老人,小孩。

  【小题4】(4分)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要”“绝境”“志”是古今异义字中,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古文中大多数都是一字一义,本题中“平旷“俨然”“无论”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本题选自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文段中找到与之意义相关的内容,用一成语来概括。“黄发垂髫”是借代用法,用装束借代某种身份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课堂老师的讲解,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来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41213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