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6

  文言文阅读

  【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托。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北斗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互相通达。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

  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

  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

  参考答案

  10.B 11.D 12.C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IO - 5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 ) (2)杂然相许 (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5.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参考答案:

  1.(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2.(2分)(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 (每小题1分)

  3.(3分)C

  4.(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5.(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8

  读文答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答案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41213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