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菊与酒(3)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陶渊明后,菊花、陶渊明、隐士,彼此相关,三者似乎成了同一名词。因为,他的人格如菊花般高洁坚贞,他的诗歌如菊花般冲淡自然。他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从小生活在祖父的家中,祖父是当时的一位名士,“行不苟合”,而他也深受先祖遗风的影响,能够真正做到看淡名利。五度入仕无果,四十一岁的他,终于不用也不能再忍受督邮的欺凌了,他不用再为五斗米而折腰。因为他知道,欲有所为者之所以能屈能伸,是因为抱负的实现可以尽洗前耻,而他的猛志在无道的现实面前只能成为泡影,他的尊严再也没有新的荣光可以来增添或补偿,他毅然辞去了彭泽令,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官场。在《归园田居》中,他兴奋地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自然之子,自然才是他最后的精神家园。虽然,他归隐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陶渊明的归隐之心却坚若磐石。李白的归隐终南是为了出仕,严子陵的归隐是为了扬名,而陶渊明的归隐却是那样的纯粹,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

  史载,江州刺史檀道济新上任,去看望陶渊明。而此时陶渊明已经年过六十,长期营养不良,劳动过度,病倒在床。檀道济对陶渊明说:“听说贤德之人,在世道不好时就隐居,在世道圣明时,就出仕。当今皇帝英明,四海归心,朝廷再三请你做著作郎,你何必在此过苦日子呢!”陶渊明说:“古人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不过格守古人遗训罢了。”交谈良久,檀道济知道陶渊明隐意坚决,便吩咐随从把酒、腌肉送给陶渊明,但陶渊明却坚决不受。可见,他的高尚气节。就在这一年,陶渊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了,卒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一生,抱着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出仕,但门阀森严、军阀互攻的动荡社会让他屡受挫折,他三次婚姻,前两次妻子都早早离世,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他的几个儿子也没啥出息,还常常犯傻,再加上他后半生生活贫困,可以想见他这一生是非常不美满的。然而,人世间的种种困苦都没有动摇他的志趣,相反,读他的诗文,我们看到他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真实,寄情田园,饮酒赏菊,真正做到了视名利为粪土,视困难为尘埃,淡泊诗意地栖居。

  他在一个没有诗意的年代活出了诗意,为一种没有诗意的人生创造了诗意,一如霜秋的菊花,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025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