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隐逸诗的思想艺术成就(4)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陶渊明把自己辛勤的劳作经历和对劳动的清醒的认识如实地写到了他的诗歌中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并不真的总是那么轻松、惬意。“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的他一辈子没有享受过宽裕、富足的生活。为了生存,他饱尝了田间耕作的艰难辛苦。从田家乐到田家苦,是他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正是在这一飞跃的基础上,他悟出了民生以勤为先,以衣食为端的根本道理。躬耕生活告诉了他劳动是最真实的付出,“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以行为摒弃了东晋玄学中自然无为的主张,而奉行着自己朴素的自然有为论。在《归园田居五首》中他这样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晨兴夜归辛勤地种豆锄草,道狭难行,夕露沾衣,这些都不能动摇他归隐田园、躬耕自给的初衷。如果说这首诗中还带着诗人初归田园时那份欣喜和新鲜的感情色彩的话,那么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则已经把兴奋沉淀为理性的思索: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在亲身经历了农家的辛苦之后,他从观念上跳出了儒家轻视劳动的错误思维惯性,重新把衣食之需定为生命的根本。因此,在他看来劳动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是人生之“道”。对于劳动的这种认识及亲身参加劳动的体会还被写到了其它的一些作品中,如《劝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他一再说“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遥遥沮溺溺心,千载乃相关”。“遥谢荷篠翁,聊得从君栖”。希望以效法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荷篠丈人的方式继续自己躬耕田野的生存方式。正是在这种对劳动的理性认识的策动下,他才得以于承受劳动之苦后,体味出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象这样对劳动过程的切身体会,对劳动意义的深刻认识,是对诗歌题材的一种新的开拓,也应说是诗歌史上的一个突破。  陶渊明在作品中真实地记叙自己饥寒交加的贫困境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976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