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美若辛夷——浅谈王维的自然观(4)

王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在自然中体认生命的本真

  正是在本然视角的基础上,在为精神寻求皈依的意愿下,诗人异常真诚地注视自然,用心倾听大自然的话语,顺应和“维护”着自然物自然而然的状态,从而体验到其内在生命与自然生命的静寂一律,进入到物我无碍的生命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生命状态下,诗人得以体认生命体原初的本真。何谓“本真”?“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此之谓也。《庄子渔父篇》中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可以说这“真”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返于“真”是道家的生命理想,它“要求人们不断地从各种人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感受人与自然融通的无尚快慰,体验宇宙生命自由自在的无限乐趣,从而达到人与宇宙生命的完全契合,使自我复归于真实生命的本体。”人与自然之物的内在生命共同存在于天地自然之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但是那种生命的原初本真状态在人为之“伪”日益深厚的蒙蔽下,在人世被遗失,唯在无言无智的自然界中得以寄存。于是,人们往往在息心观照自然界时,才有可能暂时驱除人之伪,复“观”生命的本真状态,事实上也是复“观”那个被失落了的、被尘心掩蔽了的他自己的内在生命。所以,自古以来的自然山水诗中往往涵蕴着一种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在特定的题材中有非常典型的体现,例如关于黄昏题材的诗歌。作为昼夜的临界点,黄昏所代表的是一种时间意识,夕阳的陨落往往让善感的诗人联想到个体生命的非永恒性。同时,作为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点,黄昏这一意象又被远古时代的民众赋予了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的的原始情感,从而使得黄昏成为一个凝结古人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由此,“黄昏”意象在王维诗集中的大量出现,也成为诗人敏感的生命意识的证明。由于诗人擅以本然的目光看待自然物,善于抵达主客合一的物化之境,所以他更容易以自我生命去契合宇宙生命,去感应自然万物的生命之流,从而使其“心镜”上更容易映照出生命的本真之态。

  以上所说的王维自然观的三方面,是无可分离的。以本然的视角观自然是诗人畅飨自然的根本条件,它不仅是主体欲得脱世绝尘之景色所必备的眼光,也宣告着自然物在诗人心中独立的地位和自在自足的形象,是主客无隔互见的前提。正因为诗人目遇和感味到了那脱世绝尘之境,所以欲求止泊的心灵才怀着知音之喜而移舟于自然。若无这本然的视角,又怎能从自然界微小而无言的存在物中解读出生命的本真意蕴?在探悉了诗人的自然观之后,便可知王维笔下的“辛夷”之美,便可知王维山水诗之“美若辛夷”了。参考文献

  1 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 美的历程》[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30页.

  2 徐复观,《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之八·徐复观集》[C] .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第313页

  3 本文所引的王维诗歌均出自《王维集校注》,陈铁民,中华书局,2008年。

  4 李泽厚,《禅意盎然》[J]求索.1986.第4 期,第58 页- 第59 页.

  5 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2.第101页.

  6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1038页.

  7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24页.

  8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4页.

  9 王志清,《纵横论王维》[M],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第73页.

  10 美>宇文所安 著,贾晋华 译《盛唐诗》[M],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50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wei/157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