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幼儿短篇文学作品分析

文学体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会打喷嚏的帽子

幼儿短篇文学作品分析

  蔺力

  魔术团里,有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有一顶奇怪的帽子。他朝帽子里吹一口气,里面就会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有糖果、蛋糕,还有苹果……

  “嗨 把这顶奇怪的帽子偷来,该有多好 ”这话谁说的 嗯,是几只耗子说的。晚上,它们就遛到老爷爷家里去了。

  老爷爷正睡觉呢,那顶奇怪的帽子,没放在柜子里,也没放在箱子里。在哪儿呢?就盖在老爷爷的脸上。

  “好哇,我看还是叫小耗子去偷最合适,他个子小,脚步又轻。”大耗子挤挤眼睛说。

  “吱……”小耗子害怕得尖叫起来,“我不去 我怕呼噜,你们没有听见,奇怪的帽子里藏着一个呼噜,它叫起来,地板、窗户都会动的,吓人!”可不是,老爷爷在打呼噜,呼噜呼噜,像打雷似的。大耗子叫黑耗子去偷,黑耗子不敢;叫灰耗子去,灰耗子也不敢;反正叫谁去,谁都说“不敢”。

  大耗子生气了,摸摸长胡子说:“好啦 好啦 都是胆小鬼,你们不去,我去。等会儿,我偷了帽子,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你们可别流口水。”

  话是这么说,其实呀,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它一步一抬头,防着帽子里那个呼噜突然钻出来咬它。也真巧,它刚走到老爷爷床前的时候,呼噜不响了。这下,大耗子可得意了,原来呼噜怕我呀 它轻轻一跳,跳上了床,爬到老爷爷的枕头边,用尖鼻子闻了闻那顶帽子,啧啧,好香哟,有糖果的味儿,蛋糕的味儿……快 它把尾巴伸到帽子底下去,想用尾巴把帽子顶起来……咦,这是怎么啦 尾巴伸到一个小窟窿里去了……哎呀,什么小窟窿,是老爷爷的鼻孔哪。

  “阿欠———”老爷爷觉得鼻孔痒痒的,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吓得大耗子连滚带爬,一口气跑到门口,对它的伙伴说:“快跑,快跑 !”

  耗子们闹不清是怎么回事,跟着它跑哇,跑出好远,才停下来。它们问大耗子:“这是怎么回事呀 你偷来的帽子呢 ”

  大耗子说:“帽子里藏着一个阿欠,这个阿欠可比呼噜厉害多了。你一碰它,它就轰你一炮,要不是我跑得快,差点儿给炸死了。”

  精彩就在这根尾巴上

  韦 苇

  从西方吹来的童话风,带着大海的蔚蓝,先在上海登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界和理论研究界对儿童文学作为教育附庸地位的质疑,凭藉的就是这股蔚蓝色的风。上海的低幼儿童文学刊物在全国开风气之先,成批地大量地发表“对教育的儿童文学”有爆破意义和消解意义的作品。童话原来还可以这样卸却沉重的意义负荷,而只给孩子提供趣味和快乐 于是我国一批年轻的幼儿童话写手跟上来,不多几年,就形成了一支我国自己的幼儿文学创作队伍。

  蔺力就是在这时候,大约是80年代前期,发表了这件作品。一发表就引起评家和选家们的注意,用以作为阐析理论问题的实例,收录进精品选本。

  这篇童话幻想逻辑的严密性无可挑剔。一落笔就写出变魔术老爷爷的帽子为什么会成为耗子们的渴切向往,整个故事的基础,在这开头就夯得很稳实。于是以偷窃为能事的耗子们立刻想到了偷帽子,情节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帽子不在别处,盖在魔术老爷爷的脸上,后面的精彩场面在此已经埋下了伏笔。所以帽子盖在睡觉魔术师的脸上是故事的关键。接着,推小耗子上,推黑耗子上,推灰耗子上,都是为了加浓故事的神秘气氛,加重故事悬念,为后面帽子打起喷嚏来作铺垫。写到大耗子,我们就该为它的奇思妙想喝彩了———怎么竟会想到用尾巴把这顶有糖果味和蛋糕味的帽子顶起来 而真要是只把帽子顶起来就收结故事,那么又要让我们失望于这篇已有一个良好基础的童话了。亏得蔺力这位幼儿童话的写家不缺乏足够的故事智慧,叫耗子细长的尾巴再为我们把故事往高潮上推推,让耗子尾巴伸进魔术老爷爷的鼻子眼去,引出一个打炮一般响的喷嚏来。

  当年,老鼠偷油靠的是自己的尾巴又细又长,可以伸进细颈瓶子里去帮它偷油;这里,作者借这根灵巧的尾巴在魔术师的帽子底下出彩。

  一根老鼠尾巴,一个老头的鼻孔,两者怎怎样挂起钩来,是一种写童话的学问,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其中的奥妙。

  【个人分析】

  韦苇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学者,我们虽未谋面,但隔空的交往也有多次。他集儿童文学学者、译者、作者于一身,尤其在外国儿童文学史论方面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外国童话史》、《世界童话史》、《西方儿童文学史》都可列为儿童文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他主编的《世界经典童话全集》,洋洋洒洒20大卷,网罗世界各国童话之精品,2000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现在要收集全倒是有点困难了。

  韦老师还擅长与对短小作品的精细分析,我找到了一篇他赏析《会打喷嚏的帽子》的文章,与大家共赏。当时他是为一家幼儿教育杂志写专栏文章,因而将其界定为低幼作品,但优秀作品往往都具有年龄上的超越性,这样一篇富有想象张力的童话,大孩子也会喜欢的。

  时常见人批评国内作家想象力的贫乏,空洞的批评总是有点不着边际,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分条缕析。

  当然,总体上说,我们的儿童文学在想象的奇妙性和深层内涵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但对于长期受“教育主义”束缚的中国儿童文学来说,可算是一篇清新之作了。进入新世纪后的儿童文学从“教育主义”滑向了“娱乐主义”,在想象力上得以彻底的解放,但粗放的搞笑代替了精致的叙事。

  唉!中国的儿童文学似乎总没有从容不迫的时期。

  读一读有眼力学者写的赏析之文,或许会给我们提供另一种阅读的愉悦与领悟——对老师、对父母、对大一点的孩子、对一切关心儿童阅读生活的人们。

  顺便说明一下,在我看来,《会打喷嚏的帽子》算是一篇优秀的短篇童话,但还够不上经典的水准。

【幼儿短篇文学作品分析】相关文章:

1.2015幼儿文学作品分析

2.幼儿文学作品分析

3.幼儿文学作品分析:关于儿童的语言

4.对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5.幼儿文学作品漫谈

6.幼儿文学作品分析《我是一条鱼》

7.幼儿短篇故事

8.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xueticai/18859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