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的文章(16)

小石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师:我觉得,朗读《小石潭记》要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节奏,其实就是要读出文章的变化。变化从哪里来?要依据课文的特点。

  本文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文有一种整齐之美,整齐之中寓有变化。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三个四字词语组合在一起,有一种整齐之美。朗读时首先要注意其内部节奏。“青树翠蔓”是一个并列短语,停顿为“青树/翠蔓”的形式,但如果三个短语读起来节奏一样的话就不好听了,“参差披拂”这个短语朗读时中间可以适当拖长,可以这样读……(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其次,本文还有一种变化之美,本文的句子有长有短。如“近岸”,短,读起来简洁有力,琅琅上口,后面的“卷石底以出”要稍长,读起来显得舒缓,有抑扬之美,朗读时要注意。(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这样的指导,既让学生知道了课文形式的特点,明白了朗读的要点所在,又有老师的示范,所以,这个环节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指导当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的思考应更加深入,这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向九年级过渡的要求。为此,对学生的发言,老师应该迅速地进行判别,并且给予指导。请看教学实录:

  师:文中哪些句子是写了“石”的?

  生:“全石以为底”。

  师:还有呢?

  生:“卷石底以出”。

  师:还有呢?

  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师:还有呢?

  (生愕然,有的学生露出了惊讶的笑容。学生们低头思考。)

  生:“坐潭上”,因为作者不可能是坐在水上面,所谓“坐潭上”应该是坐在潭边的石头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itanji/1622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