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石潭记》的教学构思(2)

小石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附:文言文字词基础训练题】

  《小石潭记》基础知识练习

  1、注意加粗字的发音,反复诵读这些句子

  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⑶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⑻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不同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粗词的含义:

  ⑴心乐之

  ⑵凄神寒骨

  ⑶斗折蛇行

  ⑷犬牙差互

  4、散读课文,体验幽美意境:

  经过合作学习与交流,横亘在学生面前的语言障碍已被基本消除,我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努力想象自己与柳宗元一起来到小石潭,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用心体验作者游览时所流露的情感及其变化。

  5、理清游踪,明确作者的观察对象:

  在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后,开始进入游记阅读的具体分析。我将预习中所提示的阅读方法“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书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就前两项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抽学生答题。

  6、把握景物特点,领略景中意趣:

  通过诵读和分析交流,学生已经把握了柳宗元的观察视角并初步能以作者的眼光来欣赏景物了,因此,我让学生按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为序,逐段朗读、品味,并分别概括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在交流中,特别要引导学生体会小石潭整体的构图美和潭水的清澈、景观的幽深和寂静以及静中有动、动静交互的特点。

  7、读景中情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以作品中作者流露的情感印记为线索,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际,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应当说是水到渠成的事。重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此前的探究所得,就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感受的产生原因,作一番交流。作为思维训练,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让学生讨论并理解小石潭幽美独特的风光、寂寥无人的环境和往来翕忽的游鱼,与作者的身世遭际、性格和心绪之间的某种联系,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心灵世界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当然,这可以点到为止。

  8、与作者对话,激发人物研究兴趣:

  《小石潭记》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审美享受,它还展现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才华和人格魅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的心已经与柳宗元靠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同游者之一,那么,在柳宗元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而忧伤之情终不得排遣之际,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际、文学才华和政治上的作为等史实,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进行或儒或道或释等五花八门的劝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去探究这一人物。

  9、教学总结,强化单元学习重点:

  ⑴梳理并归纳游记的特点和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

  ⑵肯定和表扬在完成自读与探究型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并重申这两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问题研究

  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itanji/2841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