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

小石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

  (1)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

  (2)为坻

  (3)日光下彻

  (4)悄怆幽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景点名 文字依据

  例听水径 闻水声 如鸣佩环

  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4)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把这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可:大约(2)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凄:使……凄凉(4)以:因。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

  4.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5.(1)缠绕(2)水中高地(3)直射(4)深

  6.从潭的西南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7.水声悦耳 游鱼逗人

  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观鱼台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

  9.(1)向下,往下(2)表示约数(3)呆呆的样子(4)依靠

  10.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12.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据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即使②急流冲荡③呆呆的样子④像北斗星那样(每小题0.5分,共2分)

  【小题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分)。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小题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夏季的时候是水势疾速(1分)。

  【小题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潭中游鱼若空游写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三峡的水夏季水势猛,水流疾速的特点(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是“虽然”的意思。②“飞漱”在这里是“飞泻、冲荡”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样子”。④“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在现代汉语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动连接)”,“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从“水尤清洌”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及“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峡的水夏季的时候是水势迅猛、疾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整体理解选文,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则用原文语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体情况根据问题和选文内容而定。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写法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三峡山的绵延高大峡长岭连的特点,从侧面描写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侧面描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itanji/40981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