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徐志摩《济慈的夜莺歌》原文欣赏(10)

徐志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徐志摩的诗文抒情的浓郁为最。不信你看《济慈的夜莺》。

  开篇即是"诗中有济慈(John Keats)的《夜莺歌》,与禽中有夜莺一样的神奇"。美妙的比喻,信手拈来。倾刻间,你阅读的欲望升起,于是,你无法终止你对美的好奇,一气读完,不忍释卷。你再往回翻,想要找到这美产生的原因,瞑思良久,不得所以然。看结构,平淡无奇;分析语词,他叙述如白话,尾尾道来;他的散文抒情如他的诗歌,情感的裢漪是片片的粼光,而不会刺得你挣不开眼。可你就是认为手中的短文不同凡响,象听完一首迷人的歌,听完后,而它的"余韵却袅袅的永远在宇宙间回响着……"

  读徐志摩的散文,你不能去解释,也不要去字字句句的条分缕析。他的散文如他的诗一样,是许多美的意象的感受,是情绪的自如流淌,是心灵振颤的曲线。就象你无论如何说不出"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何绝妙为何让你看完再也无法忘记,也无法在相同的情境下只会脱口而出而难以创造出更好的诗句一样。你佩服,你感叹,你不得不承认天才艺术家心灵的宝贵,你会说那是徐志摩那颗易感的心的专利品。

  世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最复杂的是人的心灵。心灵说不尽也说不清。真正出自心灵的产物比如美文,它不可细说,不可析,只可感。济慈写《夜莺歌》时感到鲜花一朵朵长上了他的身,徐志摩感到济慈的"诗魂在林子的黑荫里闻着各种看不见的花草的香味,私下一一的猜测诉说,像是山涧平流入湖水时的尾声……"。感觉是无声的交流,是寻找心灵共振,是美的再造和延伸。

  我固执地以为一定是上帝让徐志摩那颗心早些休息的。他即使闭上双眼,美的事物经过时,他也会骤然间睁开,然后用心去笼罩它。我猜想,美的东西一定有一种光茫,它们出现就能射穿他的心。  徐志摩崇尚高雅脱俗冰清玉洁的美,如曼殊斐儿的仙姿灵态;他欣赏潇洒的美,如翩翩的雪花飞舞,如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他迷念于大自然的美,如夜莺的歌般婉转悠扬,如山花烂漫;他沉醉于凄惋悲哀的美,如济慈的喋血呕歌,梦里的伤悲……

  似乎有某种预感,他竟然在他不多的散文中多次写到那些早殇的天才。难道那也是一种心灵的共同的鸣响?他仿佛对他们更是情有独钟。手捧他写的《曼殊斐儿》,《济慈的夜莺歌》,遥看东方上空漂浮无定的云彩,心中不禁伥然。漫游蓝天上的徐志摩,你的英灵该化作了天边的彩虹吧?

  天地之间,环宇之内,你是不死的美的精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3442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