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徐志摩《济慈的夜莺歌》原文欣赏(3)

徐志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①裴德,通译佩特(1839-1894),英国诗人、批评家,著有《文艺复兴史研究》等。

  ②哥德,通译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著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③司蒂文孙,通译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作家。

  ④Art of Writing,即《写作的艺术》。

  ⑤George Henry Lewes,通译乔治·亨利·刘易斯(1817-1878),美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还做过演员和编辑。

  ⑥Everyman edition,书籍的普及版。

  ⑦杜思退益夫斯基,通译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著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⑧丹农雪乌,通译邓南遮(1863-1938),意大利作家。

  ⑨波特莱耳,通译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

  ⑩平大,即平民大学。

  ⑾友鸾,即张友鸾(1904-1989),作家、翻译家。当时他在主编《京报》副刊《文学周刊》。

  但是叫我怎样讲法呢?在课堂里一头讲生字一头讲典故,多少有一个讲法,但是现在要我坐下来把这首整体的诗分成片段诠释它的意义,可真是一个难题!领略艺术与看山景一样,只要你地位站得适当,你这一望一眼便吸收了全景的精神;要你"远视"的看,不是近视的看;如其你捧住了树才能见树,那时即使你不惜工夫一株一株的审查过去,你还是看不到全林的景子。所以分析的看艺术,多少是杀风景的:综合的看法才对。所以我现在勉强讲这《夜莺歌》,我不敢说我能有什么心得的见解!我并没有!我只是在课堂里讲书的态度,按句按段的讲下去就是;至于整体的领悟还得靠你们自己,我是不能帮忙的。

  你们没有听过夜莺先是一个困难。北京有没有我都不知道。下回萧友梅①先生的音乐会要是有贝德花芬的第六个"沁芳南"②( The Pastoral Symphony)时,你们可以去听听,那里面有夜莺的歌声。好吧,我们只能要同意听音乐——自然的或人为的——有时可以使我们听出神:譬如你晚上在山脚下独步时听着清越的笛声,远远的飞来,你即使不滴泪,你多少不免"神往"不是?或是在山中听泉乐,也可使你忘却俗景,想象神境。我们假定夜莺的歌声比我们白天听着的什么鸟都要好听;他初起像是龚云甫③,嗓子发沙的,很懈的试她的新歌;顿上一顿,来了,有调了。可还不急,只是清脆悦耳,像是珠走玉盘(比喻是满不相干的)!慢慢的她动了情感,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使他激成异常的愤慨似的,他这才真唱了,声音越来越亮,调门越来越新奇,情绪越来越热烈,韵味越来越深长,像是无限的欢畅,像是艳丽的怨慕,又像是变调的悲哀——直唱得你在旁倾听的人不自主的跟着她兴奋,伴着她心跳。你恨不得和着她狂歌,就差你的嗓子太粗太浊合不到一起!这是夜莺;这是济慈听着的夜莺,本来晚上万籁静定后声音的感动力就特强,何况夜莺那样不可模拟的妙乐。   ①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当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3442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