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徐志摩的散文(5)

徐志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①亚诺德,通译阿诺德(1828--1888),英国诗人,批评家,曾任牛津大学诗歌教授。

  ② 贝德花芬,通译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

  ③兰勃郎德,通译伦勃朗(1606—1669),荷兰画家。

  ④丹德.通译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

  ⑤衣理壹白.通译伊丽莎白,这里指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位的时代,即十六世纪后半期。

  时代;这是人类史上一个肃杀的季候——

  It never looks like summer now whatever

  weather's there·.....

  The land's sharp features seemed to be

  The century's corpse outleant

  The ancient germ and birth

  Was shrunken hard and dry,

  And every spirit upon earth

  Seemed fervourless as I.①

  真纯的人生哲学,不是空枵的概念所能构成,也不是冥想所能附会,它的秘密是在于“用谦卑的态度,因缘机会与变动,纪录观察与感觉所得的各殊的现象”。哈代的诗,按他自己说,只是些“不经整理的印象”,但这只是诗人谦抑的说法,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这些“不经整理的印象”放在一起看时,他的成绩简直是,按他独有的节奏,特另创设了一个宇宙,一部人生。再没有人除了哈代能把他这时代的脉搏按得这样的切实,在他的手指下最微细的跳动都得吐露它内涵的消息。哈代的刻画是不可错误的。如其人类的历史,如黑智尔②说的,只是“在自由的意识中的一个进展”(“Human history

  is aprogress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Freedom"),哈代是有功的:因为他推着我们在这意识的进展中向前了不可少的路。

  哈代的死应分结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时期的起点是卢骚的思想与他的人格,在他的言行里现代“自我解放”与“自我意识’’实现了它们正式的诞生。从《忏悔录》③到法夫④),从尼采到哈代——在这一百七十年间我们看到人类冲动性的情感, 脱离了理性的挟制,火焰似的进窜着,在这光炎里激射出种种的运动与主义,同时在灰烬的底里孕育着“现代意识”,病态的、自剖的、怀疑的、厌倦的、上浮的炽焰愈消沉,底里的死灰愈扩大,直到一种幻灭的感觉软化了一切生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3956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