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的差异(3)

杨玉环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杨贵妃的爱情

  《梧桐雨》和《长生殿》都描写了李杨二人七月七夕长生殿盟誓这一佳话,但是两部作品对待李杨的爱情态度是不一样的。白朴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是讽刺的,洪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是赞美的。

  《梧桐雨》中,杨贵妃是被“强行”进宫,皇上看上她,就算是皇上的儿媳妇也不得不对皇帝的命令服从。当妃子也许是很多女子的心愿,但是杨玉环与丈夫寿王伤心离别,唐玄宗比杨玉环大三十岁。一个大自己三十岁的老头子怎比年轻的寿王呢,更何况离别丈夫去侍奉公公,在感情上也受到伤害,对唐玄宗又何来真感情。深宫中的寂寞,导致安禄山的到来让杨贵妃的生活为之一亮。《梧桐雨》的开头就描写了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私情。安禄山在被派遣做渔阳节度使云“只是我与贵妃有些私事,一旦离去,怎放的下心”两人的私情被杨国忠得知,安禄山被派遣时,杨贵妃又怕又不舍“近日,边庭送一蕃将来,名安禄山。此人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与妾为义子,出入宫掖。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怕的是私情败露,不舍的是安禄山要远去边关当节度使,一段情也许会从此终结。她和唐玄宗的七月七夕的盟誓看起来也可笑,“妾蒙主上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看起来对唐玄宗有着深爱,又担心他移情别恋而顿生伤感。杨贵妃确实担心失宠,因为她担负着整个杨氏家族的命运,一旦失宠,杨氏家族便毁于一旦,而且失宠就等于失去了奢华的物质生活,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的她更担心失去恩宠。她的话无非是想抓住唐玄宗的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由此看来,杨贵妃是不幸福的。自己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还要虚伪地去讨好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样的生活何来幸福,何来美好的爱情。   而在《长生殿》中,杨贵妃是位美丽端庄,追求平等,爱情专一,始终不渝的女子。杨贵妃和安禄山是没有私情的,她与唐玄宗的爱情是真挚的,感人的。由于《长生殿》对杨贵妃曾为寿王妃只字不提,杨贵妃的身份纯洁了,李杨的爱情也纯洁化,杨贵妃追求纯洁的、至死不渝的爱情也有了说服力。杨贵妃与唐玄宗定下七月七夕的盟誓,希望能够地久天长。她也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爱情,“万岁爷好生不快,今日竟不进西宫去了。娘娘在那里只是哭哩”“娇痴性天生忒厉害。前时逼得个梅娘娘,直迁置楼东无奈。如今这虢国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杨贵妃逼走梅妃,唐玄宗生气并与虢国夫人发生关系也非像以往的作品一样是出自嫉妒之心,而是要捍卫自己的爱情。“我到那里,看他如何逞媚妍,如何卖机变,取次把君情鼓动,颠颠倒倒,暗中迷恋。”对唐玄宗秘密宠幸梅妃,杨贵妃的态度不是对唐玄宗失望,而是积极捍卫自己的爱情。表现的杨贵妃是勇敢的。她强烈追求纯洁的爱情,就算是马嵬驿被赐死,也没有责怪唐玄宗,还牵挂着他,“高力士,圣上春秋已高,我死之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再为我转奏圣上,今后休要念我了。”杨贵妃死后,对玄宗的爱情依然是“人鬼情未了”,“风前荡漾影难留,叹前路谁投。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她怀念着往昔与玄宗的情,伤心悲痛这些情不能重现,心中念念不忘唐玄宗。她魂魄随风而飘,随心而飘,“我杨玉环鬼魂,自蒙土地给与路引,任我随风来往。且喜天不收,地不管,无拘无系,煞甚逍遥。只是再寻不到皇上跟前,重逢一面。”在不经意之时,回到了与玄宗温存之地“呀,原来就是西宫门首了。”可见杨贵妃对爱情的执着,即使生死也不能将其湮灭。正是因为情比金坚,感天动地,杨贵妃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神仙,让她和玄宗在仙界相逢,永在一起,“玉帝敕谕唐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如敕奉行。”

  从《梧桐雨》和《长生殿》中关于杨贵妃的爱情中可以比较出,《梧桐雨》中的杨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用情不专,放荡的女人,而《长生殿》中的杨是一个纯洁专情的女人。两部作品对杨贵妃的爱情方面的表现截然不同,正好塑造出杨贵妃两个相反的人物形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gyuhuan/2472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