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视阈融合下晏殊词的思想价值探究(3)

晏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圆融达观、理性明决――褒者对晏词的思想评价

  珠玉词中除了写富贵闲雅之词,亦有很多情思并致之词,这些词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对这类词的高度评价,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叶先生认为珠玉词,避锋芒棱角,显珠圆玉润,晏殊作为词人更是少有的兼具理性思想和感性情感的词人。他的这类词折射更多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他的圆融内敛的情感,他有去有返的通透。如叶嘉莹先生在对晏殊的名篇《浣溪沙》的评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包含着很平淡、很平静的情怀,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永恒不变的陪衬,但蕴涵着无常的哀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及“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常之哀感呼之欲出,言人类共同的悲哀,但表达却似闲淡、悠然,不着痕迹,伤感却蕴藏在内里,隐忍之感显示出词人内心的力量之巨大。妙绝在“似曾相识燕归来”,有柳暗花明之感,去年的那只燕子又回来了,是对生命、对宇宙循环的通达的体悟,最后一句思致的问道更浓,在感慨无常之中蕴涵着某种确定性。

  对于圆融的概念,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中是这样写的,“圆融者,就是有一个周遍地、对于宇宙循环无尽的、圆满的、整体的认识,一方面虽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另一方面却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即所谓圆融者,在面对痛苦时是寻求解脱的态度,而非沉溺于痛苦之中拔不出来。

  在另一首晏殊的《浣溪沙》名篇中,叶嘉莹更是明确地把这种“理性圆融”赞誉为“实在只是表现了大晏的一种明决的面对现实的理性”[8]。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首句和次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抒写对无常人生的悲哀感慨,人生不但短暂而且充满苦难,接着的“酒筵歌席莫辞频”是应对悲哀无常人生的排遣和寻求慰藉的方法。“满目山河空念远”,既然念远及怀念是空幻的,爱恋之人不可得,不如不作无益的哀悼或幻想,去真正做眼前所能把握得住的事,珍惜眼前的人,落实到“不如怜取眼前人”上。

  叶嘉莹先生甄取《珠玉词》中那些情中有思的词,并将这种人生哲思作积极化和务实化的解读,就其哲理性、现实性、指导性而言其思想价值,在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中,晏词提供了除儒家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外的明退实进的解决方案,晏殊在无解之题面前的激流勇退、理智的决断,这种圆融达观哲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操作性。

  这一解析一方面结合了晏殊本人仕途畅达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这一视阈也跟叶嘉莹先生本人的人生阅历有关。叶嘉莹先生曾经谈及她个人经历时说,大学毕业就老老实实地呆在一间中学教书,后来到台湾,因为客观因素,曾经到最坏的私立的学校去教书,教程度最差的学校生,“但是我讲课的时候,也是一样认真去讲的,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做学者。只是我眼前要做的,我要把它做好。”在谈及如何克服困难的时候,她说“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去做,去承受,去负担,去努力”,再后来叶先生到西方讲学,又较早接受了西方文论的思想。这样的“先见”在遇到晏殊词的时候,作此种解读不足为怪。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shu/2978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