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视阈融合下晏殊词的思想价值探究(4)

晏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结语

  人性丰富而复杂,多元而融合,生动的作者个体并非只能呈现一种固态化的模式,作为个体的作者身上往往融合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作品作为作者独特的个体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感悟的体现,正是这样不确定性给我们提供了读解和诠释的多重空间。回归到晏殊其人,晏殊起于田里,出身卑微,而官至宰相,富贵至极,他是仕宦中人,也是有名的文人学士,他是圆融理性的社会人,但同时也是敏锐哲思的词人,这些方方面面的特质都为其作品思想价值的丰富性奠定了根基,也使得后人得以对其作品中思致的理解作出多重解释。本文正是从视阈融合的角度,结合以宛敏灏为代表的贬派和以叶嘉莹为代表的褒派两种立场进行分析,还原的是同一个词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表现出得丰富的多层次性,这样更有助于全面、直观地窥视晏殊的思想和情怀,使我们对其作品的读解更加逼近真实。

  参考文献:

  [1]王灼.碧鸡漫志(卷一)[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唐红卫.二晏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宛敏灏.二晏及其词[J].学风.1934,(4).

  [7]元代脱脱.《宋史・晏殊传》[M].三百十一卷.列传七十.

  [8]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shu/2978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