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分析余光中写人的艺术(3)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常人贵远贱近,这远和近不仅指空间距离,也应该指时间。在这里,作者除了融入诗人的体验之外,更辅以冷静的理性态度,对历史进行反思并批判,更可以作为现实的借鉴。

  当然,历史是一个时间流程,是动态的,在现实语境中去审视历史,余光中有着诗人的敏感和智者的理性。西敏寺的“诗人一隅”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方:“雪莱与济慈,有碑无像。柯勒立芝有半身像而无碑。”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普赖尔,不但供像立碑,而且天使环侍,独居一龛。普赖尔只是英国的一个三流诗人,所著颇丰,但成就不大,影响也不深。所以余光中认为这“未免大而无当”。历史有时也未免有些滑稽,像给朱艾登骂出名的谢德威尔,他的“冥顽的形象”被急冻冷藏在朱艾敦“犹如一块坚冰”的“讽刺诗”里。可这种“反面的永恒”却“不但浮雕半身,甚至桂冠加身”,怎不叫人“哑然失知”?可见“诗人之隅”的记录也未必可信,真正的伟大还是需要时间去证明,不能完全依靠一代风气。历史也是一个不断被肯定和否定的过程。

  是的,历史是一个不断为现实印证的过程。即使当时不为政府当局所接纳,但历史终将会给予公正。就如拜伦,生前名闻全欧,死后却埋骨异乡,“叶飘飘而归不了根”,一个多世纪之后这堆白骨才被英国上流社会原谅。这究竟是对死者的安慰还是对活人的安慰呢?但无论怎样,拜伦毕竟是被原谅了,“千载宿怨”已埋葬其

  中——这不能不令人感慨。由此作者想到自己的漂泊,想到自己与大陆母亲常年的人为隔绝,期待着“纵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许会被宽恕,欣然被认作她的孩子”,向人敞开了一个海外赤子的拳拳之忱。深沉的历史感与苦涩的现实感融合在一起,显示了一种家国现实的高度与民族历史的深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181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