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分析余光中写人的艺术(2)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收入《青青边愁》中的《不朽,是一堆顽石?》作于1976年10月,是作者参观了西敏寺之后的一篇追记。这是一座“帝王与布衣、俗众与僧侣,同一拱巍巍的屋顶下”的古寺,但作者却将笔墨挥洒在“诗人之苑”。文中提及的诗人有四十多位,但为了表达“不朽”之主题,文章对主次和疏密做了极好的处理。

  “英诗之父”生时穷困,死时并未以诗人之名进入西敏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对自己的这位诗翁认识渐深”。但是,一直到他死后两百多年,“英诗之父”的地位才被确立。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伟大的事物近距离真的难以观其全貌,难怪余光中要发如此的感叹了:“盖棺之论论难定,一个民族,有时要看上几十年几百年,才看得清自己的诗魂。”

  的确,文学艺术史上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已经过时的诗人,常常突然又被人们重新发现其全新的意义和价值。荣格从两方面解释了这一现象:首先,作品本身就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一种超越作品表层意义的深层意义;其次,这种深刻的象征不为作品诞生的时代所理解,而只有人类意识发展到更高水平,只有时代精神的更迭,才对我们揭示出它的意义。因此,真正的艺术作品虽然属于它那个时代,但却不被他所处的时代所认识、接受,然而,它却能超越时代的局限。真正的艺术是万古长青的,真正的艺术家也需要时间来证明。荣格的这一见解适合于用来解读余光中散文中所涉及的艺术家。

  一个民族的宗庙是需要诗人来支撑的,很难想象没有文学的民族该是什么样子。然而,为什么伟大的诗人死时都是如此寂寞呢?难道有价值的东西真的需要时间的流水来淘洗么?当大浪淘尽之时,会留下一些什么呢?当后人认识到他们留下的是那些最珍贵的东西时,才去追溯时间之流,还历史以公正,对诗人来说,这也许就是他的价值所在,就是“不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181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