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光中作品对古典“雨”词意蕴的阐释(2)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文人雅好

  历来中国文人观雨、听雨是一种雅好,是淡泊趣远、闲和雅致心灵的一种需求,唐代司空图《诗品》就将“赏雨茅屋”列为典雅的艺术格调之一。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菩萨蛮》),白居易“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雨夜眠》),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咸阳值雨》)等等,这些诗句清旷闲适,雨声如乐,宜听;雨点如画,宜观,都别有一番意趣。清代文人张潮所著清言小品《幽梦影》也有对于“雨”景的赏鉴境界脱俗,如“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等。⑤古代士大夫注重内心体验追求生活情调优游自得可窥一斑。

  现代文人余光中也时有这般闲情逸致,很懂得赏雨的乐趣。这是因为成年后的余光中,除求学、教学、旅游出访欧美外,其余时光都流连于港台的书房或是讲台,生活阅历的相对平和,使他的审美情趣具有典型的文人“雅趣”。这番“雨趣”在散文《听听那冷雨》中展示得尤为充分。他不但能从雨中嗅出“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和“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他也能从地理和文化的比较中深刻体味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商略黄昏雨”的意趣,他还能从宋代米家父子画笔中读出中国山水“云缭烟饶、山隐水迢”的境界,他更能细致入微地从雨声中听出似幻似真的一曲曲“回忆的音乐”。余光中作品打动人心的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细腻而感性的理解和热爱,不惟如此,他的文字中还透射出理性的强烈光芒。这源自他清醒的知性,他的高明表现在他不只是对古典意境做简单的重复还原工作,他的文字较同类作品更多了一些现实的凝重和文化批判的色彩。如“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听听那冷雨》)古代士大夫文人所处的环境毕竟与今天有了很大不同,余光中渴望听到的疏朗、闲雅、古朴的韵致竟已在时光的流转中变了趣味,无奈、酸涩溢于言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981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