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光中的中国结(3)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大自然的洗礼,是少年余光中的必修课。

  巴山蜀水,江山多娇。余光中爱江,已如上所述;余光中爱山,他一生见山就攀,登临之余,赋为华章;他在《山缘》中说,一生最重要的山缘有三次,四川为首,另两次是丹佛与沙田;他离开四川多年后还记得:“四川的山缘回响着水声,增添了袅袅的情韵。”

  除了山水,还有和大自然相亲的乡村娃子想得到的各种游戏,比如,放风筝,捉蟋蟀,养小狗,用石片漂水花(余光中写过“对于他,童年的定义是风筝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漂水花,更为余光中视为独家功夫,传以好友及门生,有分别写于1984年和1988年的两首《漂水花》为证);爬在树上,做“树栖族”;风雨之后,到高大的银杏树下,“争捡半圆不扁的美丽白果,好在晚自修时放到桐油灯上去烧烤”……

  不单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而且美食白天而降――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审美观就是这般潜移默化植入少年余光中的心田,他一生亲近山水,喜好自然,不是来自潮流和理念,实在是性之所近,得自少年已沦肌浃髓的应和自然的美感。

  悦来场的景物和人情,更是在余光中心中和笔下时时涌出。

  在他的散文中,有五十年前朱家祠堂清晰的印象――“整座瓦屋盖在嘉陵江东岸连绵丘陵的一个山顶,俯视江水从万山丛中滚滚南来,上游辞陕甘,穿剑阁,虽然千回百转,不得畅流,但一到合川,果然汇合众川浩荡而下,到了朱家祠堂俯瞰的山脚,一大段河身尽在眼底,流势壮阔可观。那滔滔的江声日夜不停,在空山的深夜尤其动听。遇到雨后水涨,浊浪汹汹,江面就更奔放,像急于去投奔长江的母怀。”

  这江声,在余光中的创作中成为常见的意象,如《大江东去》:

  恰似母亲的手指,孩时

  呵痒轻轻,那样的触觉

  大江东去,千唇千靥是母亲

  舔,我轻轻,吻,我轻轻

  亲亲,我赤裸之身

  滚不尽的水声

  胜者败败者胜高低同样是浪潮

  浮亦永恒沉亦永恒

  顺是永恒逆是永恒

  俯泳仰泳都必须追随

  大江东去,枕下终夜是江声

  侧左,滔滔在左耳

  侧右,滔滔在右颊

  侧侧转转

  挥刀不断

  失眠的人头枕三峡

  一夜轰轰听大江东去。

  在散文中,有他孺慕一生的母校青年会中学的风光――“校园在悦来场的东南,附近地势平旷。大门朝西,对着嘉陵江的方向,门前水光映天,是大片的稻田。农忙季节,村人弯腰插秧,曼声忘情唱起歌谣,此呼彼应,十分热闹。阴雨天远处会传来布谷咕咕,时起时歇,那喉音柔婉,低沉而带诱惑,令人分心,像情人在远方轻喊着谁。”

  春天的稻田,插秧的歌谣,布谷声和春雨声的交织……也每每是余光中诗文的乡愁画面:“他永远记得那山国高高的春天,嘉陵江在千嶂万嶂里寻路向南,好听的水声日夜流着,像在说,‘我好忙,扬子江在山那边等我,猿鸟在三峡,风帆在武昌,运橘柑的船在洞庭,等我,海在远方。’春天来时总那样冒失而猛烈,使人大吃一惊,怎么一下子田里喷出那许多菜花,黄得好放肆,香得好恼人,满田的蜂蝶忙得像加班。邻村的野狗成群结队跑来追求他们的阿花,害得又羞又气的大人挥舞扫帚去打散它们。细雨霏霏的日子,雨气幻成白雾,从林木蓊郁的谷中冉冉蒸起。杜鹃的啼声里有凉凉的湿意,一声比一声急,连少年的心都给它拧得紧紧的好难受。”

  余光中也常常要怀念“山国里那些曾经用川语摆龙门阵甚至吵架的故人”。在美洲新大陆校园,“他用单纯的记忆,回顾小时候的那些暑假,当夏季懒洋洋地长着,肥硕而迟钝如一只南瓜,而他,悠闲如一只蝉。那些槐荫下的,黄桷树荫下的暑假。读童话,读神话,读天方夜谭的暑假……那时,他有许多重要的同学,上课同桌,睡觉同床,记过时,同一张布告,诅咒时,以彼此的母亲为对象。”

  最亲密的是同学吴显恕。吴显恕是当地富家子弟,但并无纨绔恶习。常常从家里搬出藏书,与余光中共赏。课余他们总是一起坐在台阶上读小说和曲词。

  吴显恕那种川人特有的幽默诙谐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余光中。事隔五十年后,余光中仍然清晰地记得:“他说的四川俚语最逗我发噱。在隆重而无趣的场合,例如纪念周会上,那么肃静无声,他会侧向我耳边幽幽传来一句戏言,戳破台上大言炎炎的谬处,令我要努力咬唇忍笑。”

  多年后,余光中对付无趣的会议仍然是幽它一默,不过,手法却“出于吴而胜于吴”了,请看他的夫子自道――“其实会场内的枯坐久撑,也不是全然不可排遣的。万物静观,皆成妙趣,观人若能人妙,更饶奇趣。我终于发现,那位主席对自己的袖子有一种,应该是不自觉的,紧张心结,总觉得那袖口妨碍了他,所以每隔十分钟左右,会忍不住突兀地把双臂朝前猛一伸直,使手腕暂解长袖之束。那动作突发突收,敢说同事们都视而不见。我把这独得之秘传授给一位近邻,两人便兴奋地

  等待,看究竟几分钟会再发作一次。那近邻观出了瘾来,精神陡增……不久,我又发现,主席左边的主管也有个怪招。他一定是对自己的领子有什么不满,想必是妨碍了他的自由,所以,每隔一阵子,总情不自禁要突抽颈筋,迅转下巴,来一个‘推畸’(twitch)或‘推死他’(twist)把衣领调整一下。这独家奇观我就不再与人分享了,也因为那近邻对主席的‘推手式’已兴奋莫名,只怕再加上这‘推畸’他负担不了,万一神经质地爆笑起来,就不堪设想了。”(《开你的大头会》)

  青年会中学的寄宿生活,锻炼了生存能力,避免了“多空文而少实用”的儒者之病;亲切的师长和同窗,加强了集体归属感;总之,朴素严酷又不失温馨闲逸的少年时代,饶具田园风味的乡居生活,使余光中的心理更加开朗健康,得以在以后长长的岁月中,抵挡欧风美雨的侵袭、现代都市的冷漠。

  余光中一辈子都以他的乡土情结为荣。1972年,他说:“相对于‘洋腔洋调’,我宁取‘土头土脑’,此处所谓‘土’,是指中国感;不是秀逸高雅的古典中国感,而是实实在在纯纯真真甚至带点稚拙的民间中国感……不装腔作势,不卖弄技巧,不遁世自高,不滥用典故,不效颦西人和古人,不依赖文学权威,不怕牛粪和毛毛虫,更不用什么诗人的高贵感来镇压一般读者,这些,都是‘土’的品质,要土,索性就土到底,拿一把外国尺来量中国泥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诗怎么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981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