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感觉余秋雨(5)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秋雨先生继续走着自己的路,继续思索着历史与文化。走得远了,便渐渐的开始思念故乡了。自1995年第一次踏上阔别十多年的故乡后,之后的十多年,他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来到桥头,都会受到家乡人民盛大的欢迎,这种盛大是事先没有组织的。乡人如潮,有长辈,有玩伴,初次相见,不敢贸然上前,怕余秋雨忘了自己,怕自己尴尬,怕给余秋雨尴尬。但终究还是走了上去,“阿雨,阿雨”声开始叫喊了起来。几十年没听到这么亲切的呼唤声了,在这里,秋雨先生全部的头衔与光环都扔在了一边,在这里,他只是一位离乡几十年的游子,在这里,没有余教授,只有阿雨。

  故乡亲近着余秋雨,余秋雨也亲近着故乡。《乡关何处》中秋雨先生把一湖的文明介绍给了全国,甚至全世界。那湖我也多次去过,每当我的脚踩在那滑滑的瓷片上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这段话,“想想从东汉到唐、宋这段漫长的风华年月吧,曹操、唐明皇、武则天的盘盏,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的酒杯,都有可能烧成于上林湖边。”真是如此吗?帝皇和诗人的盘盏、酒杯真的出自这里吗?“文明的碎片”也已经成为上林湖文化的一个代名词。究竟是上林湖的越瓷文化成就了一篇文章还是一篇文章成就了上林湖文化,我竟有些分不清了。

  《老屋窗口》中秋雨先生这样写道:“我摸到了窗台。这是我的眼睛,我最初就在这儿开始打量世界。”“窗外是茅舍、田野,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山的遐想。”他的老屋我没去过,想象中应该像余秋雨一样的优雅吧。

  前些天,机缘来了,我应邀到桥头去参观余秋雨的老屋,和我同行的有慈溪的一些文人。一路上我们兴致勃勃,七转八弯后,一排老屋出现了,它没有我想象中的整洁,甚至有些破落,这种房子在农村到处可见,十分平淡,但平淡最好,毫不张扬,没有任何惶恐,我们就进屋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585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