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感觉余秋雨(3)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次见到秋雨先生是在大学里,当时余秋雨受邀来宁波大学作《读书与写作》的报告。学校早就料到会有很多的听众,所以听报告只能凭票入场。门票不多,每个系只有二十来张,落实到每个班级更少,所以系里想了一个公平的方法―――抽签。我运气好,抽到了一张。晚饭后我便急匆匆地赶往会场,会堂的门口早已涌满了学生。很多人都没有票,所以只在场外干着急,但着急没用。头脑活络的早已偷偷地溜了进去。入口处有人群涌动,原来有人在让余教授签名。终于,秋雨先生坐到了主讲台上了,会堂的走廊里已经站满了人,那是没有凭票偷偷混进来的学生。我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主席台正中就是余秋雨,比我想象中还要儒雅,他微微的侧着脑袋,厚厚的镜片下是两道睿智的目光,像在思考着什么。左右两侧是学校的校长张钧澄先生和副校长曹屯裕先生。

  报告从秋雨先生的小学讲起,讲到了锦堂学校,讲到了宁波大学。最后谈到了中华文化,他说,“中华民族文化曾是人类文化长廊中极灿烂的所在,可是从十六世纪之后她就迅速变得黯淡,这是和民族的苦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就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她又有了重新振兴的可能。一个占人类人口最多的民族,战乱了几百年,苦难了几百年,突然有可能要走向富裕,走向民主,走向文明了,这实在是太令人向往了。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南美洲,我要赶过去看,如果发生在非洲,我还是要千里迢迢的赶过去看,何况它正发生在我的家乡,我的父母之邦。”

  谈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人认为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外国人没有眼光,或许是作品没有翻译好。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其实我们与诺贝尔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对人类的整体关爱还不够,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也还不够,而往往对身边的某些重要的临时性的事情急功近利的表现比较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585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