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3)

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3、自读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抽查课文背诵与理解。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wosuoyuye/2539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