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鱼我所欲也教案ppt(7)

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③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④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㈡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 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汚,杀人放火等。

  3.“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么?

  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明确:“是心”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本心”指舍生取义。

  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wosuoyuye/3126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