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重读《再别康桥》范本

再别康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诗作,全诗是对“三美理论”的忠实践行。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全诗,仅仅分析“三美”是不够的,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徐志摩对康桥的“情”的主线,即诗人当年的爱情、对康桥的留恋之情,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情境中。

关键词:文本重读《再别康桥》“三美” 情感主线

  徐志摩作为“新月诗派”的领军人物,其抒发真情实感同时又揭示人生哲理的诗作能够让人忘却人间的“烟火味”。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的《再别康桥》就是这样一首名诗。在以往的授课中,教师在讲这首诗歌的时候,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到赏析诗歌的“三美”上,如:“《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这两节在节奏上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理解“三美”是正确的,徐志摩在这首诗中,忠实地实践了闻一多所提倡的新格律诗理论,但如果忽视本诗丰富的意蕴,单纯地谈“三美”,却是肤浅的。

  一、彰显“三美”

  早期的自由诗多“非格律化”,新月诗派的格律诗在新旧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从闻一多和徐志摩开始,诗人创作从非诗化转向了诗化,使诗歌真正地成为了诗。他们提倡理性节制感情,主张诗歌回归诗歌本身的格律化,继而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新格律诗的“三美”是闻一多提出的,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而他的《死水》一诗也是对“三美”的完美实践。同《死水》相比,《再别康桥》虽然也践行了这一理论,但要比前者略差一些。首先在“建筑美”方面,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句字数相差不多,实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其次在“音乐美”上,音节上比较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每节有二至四句尾韵相同,一三句押韵或二四句押韵。《再别康桥》的这两方面虽然没有《死水》规范,但也符合新格律诗的要求。只有在“绘画美”上,《再别康桥》才达到了色彩和构图的一致,实现了诗中有画。诗中出现了金柳、青荇、彩虹、青草、星辉、云彩等景物,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表示颜色的词语,各种物象色彩绚丽,使人闭上眼睛脑海中马上就能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真正实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外,《死水》和《再别康桥》这两首诗在绘画美方面有不少相同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大量的描写色彩的词语,如《死水》中如“绿”“白”“花”,《再别康桥》中的“金”和“青”,这些词语增强了诗歌的色彩感。第二,除了描写颜色的词语外,这两首诗中还出现了大量景物,如《死水》中的破铜烂铁、翡翠、铁罐、桃花、油腻、罗绮、云霞、绿酒、白沫、花蚊、青蛙;《再别康桥》中的云彩、柳树、青荇、水草、虹、青草、长篙等。难得的是,这些描述的物象都具有十分鲜明的色彩感,因而在人脑中也就具有了画面感。可见,《再别康桥》一诗是对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完美彰显。

  然而,对于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仅有的“两首半好诗”中的一首,仅从“三美理论”方面赏析《再别康桥》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183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