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爱玲层出不穷的遗作

张爱玲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张爱玲文学才女,一生的经典作品很多,那么与小编一起来了解关于张爱玲哪些层出不穷的遗作。

  最新出版的《收获》杂志秋冬号,获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杂志授权,全文刊载了张爱玲的遗作《爱憎表》。《爱憎表》写于1990年,全文两万三千余字,但最终并未完成。2015年夏天,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交给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香港学者冯睎乾这叠“以往事为主,零碎、潦草 、次序未明,也不知道页数”的手稿,冯晞乾“从中区分出二十六页纸,再排列次序,重构出部分的《爱憎表》”。

  张爱玲在1990年写给宋淇夫妇的信中,曾初次提到这部作品,称《爱憎表》是为了解释少作中提到的“调查栏”。《爱憎表》文章的第一段中,张爱玲首次将这个调查表格命名为“爱憎表”:

  “我近年来写作太少,物以稀为贵,就有热心人发掘出我中学时代一些见不得人的少作,陆续发表,我看了往往啼笑皆非。最近的一篇是学校的年刊上的,附有毕业班诸生的爱憎表。我填的表是最怕死,最恨有天才的女孩太早结婚,最喜欢爱德华八世,最爱吃叉烧炒饭。隔了半世纪看来,十分突兀,末一项更完全陌生。都需要解释,于是在出土的破陶器里又捡出这么一大堆陈谷子烂芝麻来。”

  “热心人发掘少作”是指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发表的《雏凤新声——新发现的张爱玲少作》,其中提到1937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出 “学生活动记录 关于高三”的调查栏以“一碗什锦豆瓣汤”专题,对三十五位毕业生就“最喜欢吃,最怕”等六个题目进行调查,张爱玲才有了以上的回答。校刊《凤藻》对于张爱玲有开启“文学生涯”的意义,读初中时,她的处女作《不幸的她》还有《迟暮》就都曾在校刊上发表。

  《爱憎表》之外,从2004年至今,张爱玲陆续有诸多“遗作”被出版,包括了——《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郁金香》(2006年)、《重返边城》(2008)、《小团圆》(2009)、《雷峰塔》《易经》中译本(2010)、《张爱玲私语录》(2010)、《异乡记》(2011)、2013年《爱憎表》(片段)、《少帅》(2014)。此外还有庄信正注释的《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和夏志清注释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其中有些“遗作”是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整理发现的结果,有的则来自于学者对于文学史料的研究发现。哈佛大学东亚文学语言系教授王德威曾经说过,张爱玲最好的作品已经在90年代出完了,后来在《雷峰塔》和《易经》出版之后,又改变了意见,认为,“每一次张爱玲的出土的确是要改变我们对张爱玲的认识,而且间接地改变了我们对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方式的认识。”

  那么为什么这些作品在张爱玲生前都没有出版?这些遗作重新面世,对于大众以及研究,有着怎样的意义?张爱玲最好的作品是不是都早已问世,无须靠发掘旧作来垫高?在张爱玲的又一部遗作面世之际,让我们重新梳理,这些年,张爱玲那些被出版的遗作们。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027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