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醉翁亭记》的课文分析

醉翁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课文分析:

  以往教《醉翁亭记》,往往着重看文章的写景抒情之妙,遣词造句之工,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也”“而”的作用。这次教《醉翁亭记》,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切入文章,也就是文中作者的号“醉翁”。

  对于“醉翁”的解释,欧阳修自己如此解释:“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但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人注意到此称呼有着更深的含义。南宋马永卿《懒真子》中说:“公生于景德之四年,至庆历五年坐言者论张氏事,责知滁州,时方年三十九矣。未及强仕之年,已有醉翁之号,其意深矣。”三十九岁自称老翁,的确另有深意。对此,有人解释为当时人习气,苏东坡知密州时也不过三十多岁,也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不过,我联系文章内容与欧阳修的经历,觉得恐怕“深意”还不是如此浮浅之意。细读全文,“醉”与“翁”均是有所寄托的。

一、“醉”。一个“醉”字贯穿全文。

  文章开篇按游览顺序描写琅琊山醉翁亭的风景,琅琊山海拔不过300多米,不算高峻。山路平缓,更不能称为陡峭。小小一山,实际上第一节已把风景写尽,但此时作者又翻出一层含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将山水之乐与人物心情融为一体。此时的山水,就变成了欧阳修心境的一个写照,也就是“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于是下文写朝暮四季的山水美景,变化无穷,自然“乐亦无穷也”。所以前文所说的“饮少辄醉”,实在不说自己的酒量,而是说山水之美无穷无尽,自然令人陶醉。

  下文,“醉”字再度出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的形象出现在醉翁亭中,而此时百姓其乐融融,扶老携幼在山中游玩,还颇有闲情适致地垂钓、酿泉、博弈,满眼皆是和谐安乐的场景。此时太守醉了,不仅因为“泉香而酒冽”,更是因为百姓和乐,令他心满意足。此时的醉,比上文又翻出一层含义,不仅陶醉于山水之乐,也沉醉于百姓之乐。正如下文所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此时让他醉的是与民同乐。

  如果我们用《小石潭记》与本文比较,会发现两文有许多相同之处。小石潭与醉翁亭均处于山中,层峦叠翠的深处。去前者需“伐竹取道”,到后者也要“山行六七里”,但作者不仅不感到颠簸之苦,反而兴趣盎然。于是“乐”字均在文中出现了。两文均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心情的变化。但两文本质的不同就在于心情的变化上。柳宗元的“乐”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就觉得“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只得“记之而去”。但欧阳修的乐无穷无尽,从山水之乐到百姓之乐、与民同乐,心情越来越愉悦。《小石潭记》以一个“清”字贯穿全文,也正因为作者过于清醒,所以心中忧愁永远无法忘记。而《醉翁亭记》以一个“醉”字贯穿文章,并且寄“乐”于“醉”,忘怀得失,因此“乐亦无穷”。对照《小石潭记》可以清楚,此处的“醉”有着“忘却”的含义,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发现“醉翁”背后的含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1757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