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大纲

醉翁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关于《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大纲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对话明确探究主题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说出:“庆历四年春”)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生1: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仕途失意、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生2:支持范仲淹的改革。

  师:没错,我们知道范仲淹因为实施政治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而被贬谪邓州。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就在这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领略景美,初探太守为何而醉

  1、提出问题:那么欧阳修又在本篇文章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文中太守又为什么而醉?接下来我们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1)依据自己听读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2)生:“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师:到底为何呢?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探索太守“醉”的缘由。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明确: A. 山水之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4、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生:小组讨论。

  师点评: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5、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

  生:小组合作、探究。

  (1)师点评: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不由得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突出了一个乐字)

  (2)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2988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