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现代汉语拼音历史(4)

汉语拼音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对修改《汉语拼音方案》的看法——《方案》文本:不折腾汉语拼音:进一步完善化规范化

  汉语拼音60年,《方案》从最初研制拟订修改到最后正式公布,都曾经过全国范围的热烈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收到过上千个“文字”方案,《方案》最后制定确实可以称之为“历史集成,千案聚粹”。实施推行之后,到1980年为止又收到过各种意见和建议,仅“文字”方案就多达1667个之多。周有光先生曾热情地肯定:“这种创制‘文字’方案的群众热潮是中国特有的爱国现象。”80年代以后仍不断有人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但至今没有见到正式的统计。就我个人见到的新方案已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提议要重新考虑采用民族形式字母的拼音方案,也有人主张完全丢弃拉丁字母,全部改用希腊字母拟订新方案。当然大多数人只是提出种种不同的修改意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音节形式的拼写设计,隔音字母的使用问题,字母标调法的采用等等,拼音设计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触及了。这些意见汇总起来,一一修改,那就等于另起炉灶重新拟定一个新的拼音方案了。当年亲历汉语拼音制订全过程的周有光先生坦然地说:“新建议中很少是在五十年代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数以千计的意见和各种“文字”方案都没有走出历史的圈子,所提的问题都是历史上拼音设计中的老问题,同时也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既然如此,《方案》文本的重新制定或重大修改必须慎之又慎,不然一定会徒劳无益,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破坏性的混乱。

  为汉语制订一个拼音方案,无论从音系表达上或者拼写设计上都可以有不同的考虑和要求,这里并无是非对错,但会带来不同的利弊和不同的问题。就这些问题去展开探讨和争论,一定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因为审视问题的角度不同,利弊的判断就会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以大家提的意见最多的省写问题为例。这个问题早在17世纪中期就出现了,在利玛窦和金尼阁之后,有一个叫匡卫国(1654?)的中国人,在他设计的拼音方案韵母表中(见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就并列了uei/ui和uen/un的两种拼写形式,后来在国际上通行甚广的威妥玛汉语拼音(1867)也并列了uei/ui两种形式,但单列了iu和un这两种简拼式。比威妥玛还要早10年的艾约瑟汉语拼音(1857)也并列了全拼式和简拼式wei/ui和wen/un。从切合实际语音的角度看,并列两种拼写形式自然也有好处,但从实用的角度看则未必如此。所以在汉语拼音运动中涌现的各种拼音方案里也有只采用其中一种拼写形式的,例如国语罗马字就只采用了全拼式iou/uei/uen,完全不用简拼式iu/ui/un。其实,这三个韵母的两种拼写形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贴近实际读音说,根据“上去不变阴阳变,舌根不变舌尖变”的音变规律,全拼式在舌根音和仄声的条件下要优于简拼式,但在平声和舌尖音的条件下则简拼式要优于全拼式。

  从汉语音韵理论和韵母表的音韵框架看,全拼式与各自的本韵ou/ei/en四呼匹配,对应整齐。简拼式因为省略了表示韵腹的字母,在形式上就不能显示韵母四呼相配的音韵框架,显然就不如全拼式了。但是,作为一种拼写工具,书写便捷,节约字母用量,键入方便,节省版面空间,等等,对社会上的一般群众来说却更有实际意义。正因为如此,现在能看到的历史资料中,大多数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都选择了简拼式,采用全拼式的反而是极少数。《方案》的选择实际上也只是继承传统而已。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也只是汉语拼音史上早已存在而至今也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方案》设计不善而冒出来的新问题。

  这三个韵母的两种拼写形式究竟哪一种更好,即便是在都主张要修改《方案》的范围内,意见也很难统一。如果一反传统重新改为不省写的全拼式,几十年来用惯了简拼式的广大群众难免会提出激烈的反对意见,这样的修改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平息意见,岂非徒劳无益,徒增纷扰?iou/uei/uen的问题如此,其他问题也一样。例如,采用字母标调法,从理论上说这确实可以解决键盘输入和音节分界的问题,但是这必然会增加字母用量、击键次数,加长音节拼写形式,尤其会使一个音节的拼音形式随四声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若把声调的变化跟音节的拼写形式锁定在一起,对不容易正确掌握普通话四声的广大方言区群众和外国人的拼音输入,会不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过去国语罗马字就是采用字母标调法的,它的推行完全失败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字母标调法使音节的拼音形式要随四声的不同发生复杂的变化,大大地增加了学习和使用汉语拼音的困难性。殷鉴不远,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要对《方案》文本直接做出修改还必须考虑社会成本、经济代价和社会习惯方面的种种问题。空发议论,未必有用,不如举一个有关英语拼写改革的实例,实话实说,庶几更能给人启示。在欧洲诸多的语言中,英语拼写和读音的关系最为复杂,甚至连一些专业的研究人员也认为,英语的许多单词发音与拼写根本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他们倡导适当调整拼写,使之与语音的关系更加密切。世界闻名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主张和支持英语拼写改革。但是300年来却收效甚微,即使一些涉及面不大的拼写改革,只要一付诸实践,即使最温柔的改革也立即引起激烈的反对,改革倡导者往往不得不在争论中退让退却,最后是偃旗息鼓,中途罢手。

  英语的拼写改革在美国也尝试过。20世纪初美国语文协会成立了一个“简化拼写委员会”,他们用名称显示这只是简化拼写,不是改革。委员会的简化方案只是在已使用的各种同音拼写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短最简单的拼写加以推广,替代其他的同音拼写形式,最终使英语的拼写以发音为基础。实行这一方案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1)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拼写中节省很多时间精力,对社会应用中的书写、打字和印刷也是此;2)可以促使英语发音标准化;3)可以更好地将书面拼写和实际发音联系起来,有助于英语全球化。简化拼写委员会认为,这样的拼写改革有很多而且很强的理由支持,而反对的理由却极少。但始料不及的是,当罗斯福总统正式宣布支持这一拼写改革后,却爆发了惊人的巨大风暴。国会威胁如果不收回这一成命,就拒绝给行政部门出版物的印刷拨款。出版界、书商也表示不支持,因为他们要为此花费巨大的代价。

  尤其出人意料的是,原以为这一拼写改革会得到社会上广大公众的热情支持,结果却受到了极其猛烈的责备。老百姓极力反对的唯一理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约定俗成,熟悉了原有的拼写形式,最熟悉的就是最美的,而新的拼写形式太难看了,他们不喜欢。许多家长甚至表示拒绝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改革了的英语拼写。这种反对使拼写改革倡导者无言以对,因为习惯和喜欢,那是无法讨论也不能要求别人改变的。在社会狂风暴雨的猛烈反对中,总统被迫将原来他支持的拼写改革限制在白宫内部的信件往来中。这场最初被倡导者认为是近乎完美的拼写改革,最后却无声无息,以无疾而告终。这是发生在现代英语拼写改革中的一个实例,对我们当代的汉语拼写改革不能说是毫无启示意义的吧。

  当然,这不是说汉语拼音方案就不能改革了,而是说不要把问题简单化,仅仅局限在学术层面上来讨论问题,还要考虑涉及社会利益方方面面的其他各种问题。即便在学术层面上,讨论问题也不能局限在一点上,要有全局观念,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例来说,关于隔音字母y/w究竟要不要,用什么字母,历来也是一个有争论的热点。但是至今却不见有人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仅仅是y/w这两个字母的改动,对汉语拼音拼写系统的面貌究竟会发生多大的影响?这里也有一个实例,可供我们认真参考。台湾在世纪之初发生过一场“拼音大战”,有人要用所谓本土化的“通用拼音”,替代台湾“行政院”1999年已经通过的采用大陆汉语拼音的决定。“通用拼音”的设计者宣称,“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大同小异,差别甚微,它“改进了汉语拼音,因而更为简洁,学起来更容易”,“既可两岸通用,也可与世界接轨”。

  对此台湾学者利用词库就通用拼音所做的修改做了踏踏实实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音素(音位)层面上10%的差异,到了音节层面上就扩大为19%的拼音形式的差异,而在词汇层面上则10万个词语中就造成了48%的拼写形式的差异。这就是说,由下往上,随着语言层次的升高,差异会呈几何级数扩张,最后造成将近一半汉语词汇的拼写形式发生变化,面貌迥异。国际上已经认定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拼写面貌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通用拼音”势必无法在国际上流通,从而阻碍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信息、学术资料的交流。现在我们讨论修改汉语拼音方案是否也应该做一些统计分析,如果对隔音字母、三个韵母的省写问题、字母i的变读问题做了修改和变动,对汉语词汇的拼写面貌究竟会发生多大的改变?对大家的使用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做这样的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又怎么能轻易修改《方案》呢?

  目前对汉语拼音方案本身不做修改和调整,并不等于不改进和完善汉语拼音。周有光先生曾说过:“关于方案如何完善化的问题,我们的理解是,主要不是在修改已有的字母表和音节拼写法的规定,而在以方案的规定为基础进一步补充正字法的规定,使汉语拼音的词形趋于精密化和规范化。”他的意见其实早在80年代语言文字工作新时期就已经明确了:1)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已经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得到检验,既然作为拼音方案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那就不应再走回头路去另起炉灶;2)随着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方案》在使用上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应尽快进一步完善化和规范化。

  20多年的社会发展证明当初的意见极具前瞻性,目前汉语拼音远远超出了当初主要应用于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的范围,已经深入到社会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了原先意想下到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其中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成为电脑(手机通讯等)输入中最为方便快捷的手段。随着电脑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汉语拼音也就进入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以至日常生活。同时汉语拼音在各领域实际使用中随着不同的需求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

  例如,汉语拼音教学法的进一步改进,人名、地名拼写规范问题,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词的读法,拼音字母的字体问题,拼音字母名称音的读法问题,汉语拼音自动分词,连写、缩写的研究,字母标调法的研究,习用语、惯用语、术语等固定词组和特殊语法结构的拼写问题,同音词在拼式上的分化,前附加成分、后附加成分的拼写方法,文雅语句的拼写问题,依托于《方案》的各种拼音输入法的优选和提升,乃至汉语拼音输入法中的句转换功能的研究,等等。这些在词、语、句拼写中出现的大量问题,都说明汉语拼音在应用层面上亟需进一步完善化、精密化和规范化,否则就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拼音的应用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已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让汉语拼音在广阔的空间释放更大的能量,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去完成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hanyupinyin/3310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