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反思教学内容举例(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反思教学内容。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做到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为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后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学习所必须把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那些需要详细讲解,那些需要略讲或不讲?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例如,在控制情绪时,我们可以列举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 (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要学会控制情绪”这一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不吸引人的。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非模拟者。教学工作不应仅仅是由教师将一个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在体验中建立新的概念。同时,生活化教学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所学知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4。反思教学策略与课堂组织管理。要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反思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问题设计是否科学;要反思板书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比如: 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同时,课后我也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 “我跟我们小组的同学不太熟,讨论不起来”,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不熟悉的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个对策:在我的课堂中,我对班级学生座位进行重新编排,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我再进行一些微调,把座位按方形排好,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没想到这一小小的调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增,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学生的心情也为之改变,充满了激情,解决疑难问题快了,发现问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5。反思教学手段。要反思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是否优化;课件制作还需哪些改进;多媒体使用和配置是否合理。

  如学习“三个有利于标准”时,为了说明生产关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抽象难懂的观点,一位教师就利用了教材中的《看谁跑得快》这幅插图(插图大意是,三个赛跑的运动员,最后的一位穿着一双很小的鞋子,脚被挤得痛而落在后面,中间一位因为穿着一双很大的鞋子,一跑就掉鞋而落在了中间,最前面运动员穿着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子而奔跑如飞),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反思: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总是觉得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对一些理论观点疑惑不解。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插图,并作生动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观点。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是教学的捷径和有有利手段。

6.反思教学评价。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时答案与老师的想法有较大差异,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否则会引起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打击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发言,而令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微笑着,用“开动你的小脑筋再想一想,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这一类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应捉住每一个时机,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如当一学生回答声音太小时可以弯下腰抚摸他的头,用“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或“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消除胆怯。

  如我讲授“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这一内容,在交流自己打算怎样从现在、从小事做起时,我特意请了平时都不敢举手的薛桃桃,她站起来,低着头,一声不吭。我微笑着鼓励她说:“要相信自己,你想说的也许正是我们大家想听的。”她在我的鼓励下,战战兢兢地说出了一种做法,我马上评价:“你说的这种方法也许很多同学都没有想到”,出乎意料她竟提高声音一口气又说出了三种,我赞赏道:“你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的思维很活跃,老师希望以后能听到你的发言!”后来,我每次上课,她都能自信地举起手。

  课后反思:一个人的自尊是靠他人培养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精神动力。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显而易见。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竖一竖大拇指,握一握手等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常常以微笑鼓励学生,用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进步,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更能直接被学生所认知并能促进其进步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3033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