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听听那冷雨》课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听听那冷雨》课程的教学反思

  篇一:《听听那冷雨》课程的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一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进行美的探寻,即通过文学鉴赏来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听听那冷雨》与本专题中的《荷塘月色》一样是一篇极具意境美的散文。在此文中,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的学习关注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之美的鉴赏品味,关注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和对阅读空间的开拓创新。而《听听那冷雨》一文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尤其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的鉴赏。通过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的过程中,品读出作家独特的心境,及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景与情,从而达到通过品味语言来感知、体会作者情态与志趣的目的。

  鉴于本文语言对高一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反复诵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鉴赏其意境之美。

  2、体味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深挚情感。

一、教学预设

  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当然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语言和意境都特别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及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教学设计中注意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分阶段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对作品进行鉴赏,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鉴赏方法的概括、提炼和积累。 在教学方法安排上,首先是涵咏法。读者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反复的感受和体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审美韵味的把握。开放所有的感官,做到眼观其文领略其视觉美,口诵其声领略其音韵美,心惟其意领略其情理美。 其次是赏析法。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关键要做到情随声出,声情并茂。要求学生对于文章(选段)的主题、结构、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等项中的若干点进行鉴赏或分析。

二、教学实施

  (一)长文短教,难文易教

  文章虽未节选,但仍有12自然段,如果面面俱到,难免浅尝辄止,重点不够突出;文章本身,对高一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理解难度,宜采用化难为易的处理方式。所以教学中首先把情感明晰化,集中鲜明地表述为“乡愁”,而对其中蕴含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赏与思慕等情感则忽略不谈。实际上这些内容,读者反复阅读之后是可以感受和领略到的。简化

  处理之后,易于操作,便于理解,可以凸显涵咏与赏析的环节,以便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其语言美以及意境美。

  (二)注重反复诵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鉴赏

  初中时学生虽进行过散文教学,但学生的实际阅读与鉴赏水平可能参差不齐。通过不断的阅读以及阅读技巧的点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并且通过反复的阅读、美读,让学生慢慢感悟其蕴含的美。然后,通过品读赏析来进一步把初步感知的美逐渐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审美鉴赏活动,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审美韵味的把握。

  诵读过程中,既注意了方法点拨,更注意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而且诵读方式多样,既有最初的集体大声自由阅读,也有之后的个人品读,还有赏析之后的学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感悟式自由读。比较式诵读,让学生在比较中获得知识,取得进步。总之,多样的诵读方式,让课堂书声朗朗,体现出鲜明的语文课堂效果。

  (三)还课堂给学生,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反复诵读的语段是学生预习中筛选出来的,其中的优美句子也是学生自我选择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课堂中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的情形,也充分体现了学生高度参与的积极性。

  本节课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收获,而且情感上得到熏陶。尤其是关于“思乡”情感的拓展延伸以及情感升华部分,可以让学生在情感维度上有所收获。“有人说,一个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便算不上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最优成绩来回报养育我们的家乡,做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学生热烈的掌声,便是他们情感上获得共鸣的最直接体现。

  (四)教师不仅是一个引导者,还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教学框架需要教师设计,教学流程需要教师把握,这也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的。但一节精彩的课堂,还应该是教师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课堂。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献丑”范读,也应该与学生一同大声阅读,共同感受语文课堂之美。如果仅仅让学生“热闹”起来,而教师置身事外,似乎算不上最优的课堂教学。

  另外,教师平等参与,才可能真正与学生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才可能发现课堂教学中最新生成的创造性结果,而不是完全预设好的既定教学内容。

  (五)亮点摘记

  1、学生个性化阅读中,面比较开,一人一到二个点,总有心得之语。从题目到文章,从开头到结尾,从结构到表现手法,均有涉及。

  2、整体把握好,扣住思念大陆这个主题展开,去谈雨,谈意境,谈感情。

  3、切入点小,理解很到位。比方说“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学生就看出三个地点的层进性,逐步靠近大陆。又比如“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里有主观感受在里面,所谓“快乐”二字,因为乐所以快,很有道理。

  4、有些理解有新意,是教师难以想到的。比方说为什么是冷雨呢?因为雨要挥发,温度必然降低,使人感到冷。

  5、个性化的东西多。就形式而言,就有赏析,有朗诵,有仿写。特别是让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很有创新特点。

  6、自然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邓仕敏在发言之后,有感于同学们对文章的喜爱,问我是不是最后一个发言,得到肯定回答后,要求朗诵余光中的诗,作为这节课的小结。实在是太有创意了,浑然天成。

  7、学生积极,几乎每次提问都有好多同学举手要求发言。

三、缺憾与不足

  (一)教学环节非常顺溜,体现出设计时仍有再挖掘的空间。也许最初的简化处理,必

  然会带来这一结果。课堂没有呈现出曲折有致之美,或者说没有达到高潮迭起的最优课堂效果。可见教学设计时还要多预设几套方案更佳。平时课堂教学,可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教学内容而简化其它教学内容。但作为一节优质课、公开课,简化之后,会失之轻盈,而显得不够深刻厚重。

  (二)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由于借班授课,虽然提前一天进行了预习与交流,也得知此班学生一直课堂气氛不好。但仍未估料到其不活跃的严重性,所以课堂上虽有很多学生举手要发言,但整体的课堂气氛似乎还是欠缺那么一点点。如果师生互动再好一点,学生参与度再高一点,一定会有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不过仍有用力不足之嫌疑。也许最初构想中就想要避开自己书法欠佳的劣势,所以预设时尽可能少写字,力争少出丑。其实,字差一些,只要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的。

  总之,尽管这节课还存在着几点不足,但无论就教学设计还是就过程实施还是就实际效果而言,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成功的一节优质课。俗话说,上一次课扒一层皮,此言不虚。也唯有扒皮,方可百炼成钢。

  不当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9941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