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野望》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野望》教学设计2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刚刚离我们而去,大家有没有好好欣赏欣赏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唐诗《野望》,再来回顾一下这秋色的美!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自告奋勇背诵这首诗歌。

  2、集体朗读诗歌,正音。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回答,并注意易写错的字。

  东皋:作者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归依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4、学生自由选择两句诗文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对诗句。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集体诵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本诗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三、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细读课文,赏析诗句: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思考:(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以同桌、前后桌就近共同探讨解决,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准备发言。)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东皋”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隐隐传达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既有所望必有所见,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内容呢?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注意“树树”和“山山”传达出的景色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讲解。“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很好,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几个词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可以试着换个词,却是不能够的,看似很俗,细想起来那画面却是如现眼前,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所以作者的用词是自然而精警的。

  (引导学生归纳这两联的写作手法,体悟作者光色交融,远近交错,动静结合的写景妙笔)

  如果作者能与他们谈笑风生,共享成果那该是多么惬意啊。但他认识这些村人吗?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什手法来传达这种情怀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而且还要跨越两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啊!

五、精读课文,写作探究: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诗歌讨论思考:(就近讨论)

  1、本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在诗歌史上有什么重要作用?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一改南朝以来诗风的奢华艳丽之风,给人以朴素清新之美,“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很是难得。

  2、这首诗是唐诗中的什么体裁,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首诗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律诗特点)

六、作业:

  将此诗中写景的名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课堂语言描述的基础上再扩展,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写景小散文。

  (在写作业之前,同学们先讨论交流一下改写的想法,互相启发一下思路,这样写起来会更容易些。)

【《野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唐诗《野望》

2.《野望》杜甫

3.野望古诗

4.野望原文及翻译

5.野望鉴赏

6.杜甫《野望》

7.野望杜甫

8.王维 新晴野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7253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