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认识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认识米”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4-65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疑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如果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力,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自然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的哪个手指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拿出尺子,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2厘米?3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练习本,看它有多宽。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手指、尺子、练习本这些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都学会了用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测量一下讲台的长度。

  这样测量方便吗?

  教师出示米尺,如果用它来测量呢?教师示范用米尺来测量讲台。

  用哪种尺子量方便一些?为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用直尺测量与用米尺测量两种测量方法,感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体会选择的重要性。

  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直尺来量,用厘米做单位,如果我们要量讲台或者更长的物体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种尺子——米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三、新课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米,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1米。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1米的实际长度,直观感受1米有多长。

  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1米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③同桌比划1米有多长。

  ④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从我们周边的物体中寻找1米,将数学直接运用于生活之中,这些物体大多数是估计,由此可以说一说“估计”与“实际”的区别。

  (2)认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米尺。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尺上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有多少个1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数大格”的基础上,这节课可以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大格,也就是有多少个1厘米。大单位与小单位之间的进率需要联系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多多体会。

  2.试一试

  (1)明确要求:用米尺量。

  (2)示范方法:每量出1米,做好标记,再接着量,一边量一边数,有几个1米。

  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米尺,往往不止1米,有的小朋友会直接拿左端到右端去量,这是错误的,所以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做标记”!避免出现所量物体的不准确性。

  四、巩固练习

  1.第2题

  指派学生操作。其他同学观察。

  点评操作过程。

  2.第3题,

  先估计,说明思考过程,再测量。

  说说自己估计的怎么样?

  3.第4题

  先测量身高,再测量1庹。

  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4.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么尺去量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回顾这节课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说一说,加深对1米的认知结构,从而了解1米与1厘米的区别。

  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

“认识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

  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

  生:有!

  【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观察尺

  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感知1厘米

  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

  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

  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三)感知几厘米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

  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

  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

  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

  《测量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平。

  用尺子两物体,

  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三、 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 量一量扶手的长度。

  (1) 学生动手量一量。

  (2) 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 闯关游戏。

  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

  (1) 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

  (2) 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 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1331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