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除法的意义教案

  除法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三)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语言表述不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口算:

  7×5= 9×6=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讨论:

  (1)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了调换,因此列式和计算方法不同.第①题是已知每班人数和班数,求总人数,用乘法计算;第②、③两题都是已知总人数和分成的班数(每班的人数),求每班的人数(分成的班数),用除法计算.)

  (2)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40和4在第①题中叫做因数,160叫做积,40和4在第②、③题中分别叫做除数和商,160叫做被除数.)(板书)

  (3)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继续启发: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引导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

  (2)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从而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①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自己举例,如 8÷1=8,100÷1=100,?

  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如0÷5=0,0÷24=0,?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③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以5÷0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数,根据除法的意义,商乘以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5,即商×0=5.根据“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定,商乘以0一定等于0,而不可能等于5.这说明,用0作除数时,商是不存在的.

  如以0÷0为例.根据除法的意义,商乘以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0,就是商×0=0,那么按照无论“什么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定,商可以是任何数,即无论商是什么数,它与除数0相乘一定等于被除数0.这说明用0作除数,商是不固定的.

  由此可知,用0作除数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很重要.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1)口算:

  ①4×5 ②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乘法里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求因数?

  从而概括出(并板书):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观察第②组算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什么?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我们学过这些关系后,可以解决哪些计算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后,学生按照书上第75页的例子自己验算,并说明应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引导学生概括:

  过去我们验算乘法时,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们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用算出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

  应用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验算除法.以前学过的用乘法验算除法,就是应用被除数=商×除数,现在应用“除数=被除数÷商”也可以验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验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讨论、口答)

  2.练习十五第3,4两题.(做在本上)

  3.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性提问:

  (1)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五第2,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以及对除法意义有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对除法意义加以概括,在已学过的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及应用.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3道有联系的应用题,由学生列出算式,把第②、③题与①题比较.通过讨论,明确除法的意义,并在比较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中,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还提出了在除法中应注意0和1的问题.

  第二部分,通过两组口算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本节课的练习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上的习题,适当指导,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本课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本课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培养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除法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2961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