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搭石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三: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执教:肇庆市端城小学 徐秋梅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间隔 联结 相背而行 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样搭石和为什么搭石几个问题。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2、据题质疑。( 1 )搭石是什么?

  (2)怎样搭石?

  (3)为什么要搭石?

  (4)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课堂,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认读词语。

  2、分四人小组朗读,感知全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

  板块一:

  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课文有没有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搭石呢?

  1、通过感知全文,找出相关段落地句子,解决“什么是搭石?”

  2、体会句子中词语的准确运用,解决“怎样搭石?”

  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要搭石?”“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板块二:

  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副很美的图画,并且还伴有音乐?

  1、出示句子。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引导总结。

  板块三:

  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的美,一起学习2、4

  1、出示句子。

  (1)引导学生想象:

  一位老人走过小溪时,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怎样做?

  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 体会老人心中有他人的心灵美。

  (2)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2、课文还列举了什么事例体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2)体会他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品质。

  (3)总结引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搭石还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引导理解乡亲们如同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那,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平凡的事物是美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六、布置小练笔:《美就在我身边》

  板书设计:

  景美

  搭石一道风景

  人美

  【个人简介】

  徐秋梅,女,学历大专,肇庆市端城小学语文教师。曾于2002年参加端州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课比赛,课例《五彩池》获一等奖,同年被评为端州区优秀教师;2007年参加端州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朗读比赛获二等奖,同年被评为端州区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校内语文阅读课比赛获一等奖。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肇庆市第八小学 甘惠君

  设计意图

  《去年的树》用朴素透明的语言,讲述了一只鸟和一棵树之间凄美动人的友情。鸟儿那执着的爱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整篇童话充满了古典主义感伤之美,给人一种无法释怀的凄婉

  第一次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我知道,这是语言文字摄人心魄的魅力,这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情感的召唤。那么,该如何用语文课来诠释这经典之作,如何与一群只有十岁左右的三年级的孩子来经历、见证这段伤感,却又荡气回肠的友情,让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获得言语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成长呢?于是,我在一遍遍地与原文的“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风景旖旎的“小径”——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为原文“补白”,把无边无际的想像空间留给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想像中体验,在对话中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课文及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坚定的承

  诺。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品读课文。

  1、出示日记,激起学生兴趣。

  2、品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感知课文内容。

  二、 融情想像,体会友情。

  1、快速浏览寻找出人物的对话,用“——”标注。

  2、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3、以小鸟和大树的对话为例,教给学生想像与补白的方法:

  想像:

  ① 你觉得这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② 学生尝试体会人物感情。

  ③ 学生示范,老师点拨。

  补白:

  ① 出示课件:

  树 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等着我吧!” ② 学生根据想像到的情感进行补白。

  4﹑学生体会其它对话中人物的感情变化,并进行想像与补白。

  三、 引导想像,升华情感。

  1、出示: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想:

  2、师生交流。

  3、出示: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想:

  4、师生交流。

  四、 感悟道理,延伸童话。

  1、了解了课文内容后,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吧?想对谁说说呢?

  2、教师小结。

  五、 课后作业

  鸟儿带着怎样的感情飞走了呢?她明年还会再来吗?请你替小鸟写一则日记吧,把这个童话故事延伸下去。

  【个人简介】

  甘惠君,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教于肇庆市第八小学,担任低年级语文组科组长。甘惠君老师自执教以来,刻苦钻研教材,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经常承担校内公开课、研讨课,教学中善于创设轻松活泼的良好教学氛围,受到师生好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文宁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知诗音”、“明诗意”、“悟诗情”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示范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本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二、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知诗音。

  (1)引导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正确朗读题目。

  (2)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把字音读准、把诗读通顺的程度。

  (3)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

  明诗意)。

  (2)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3)引导学生串讲诗的大意。

  3.悟诗情。

  (1)抓住“孤帆”、“尽”、“唯见”等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孤帆远

  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

  别之情。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

  感情。

  (3)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设计理念: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送别诗。

  2.出示《赠汪伦》,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3.今天我们共度了短暂的四十分钟,文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了,想不

  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悟诗情

  明诗意

  知诗音

  【个人简介】

  文宁华,女,1980年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肇庆学院,现任教于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6年来,扎根一线,逐步形成真实、扎实的教学风格。2006年执教的《给予树》获端州区青年教师阅读课比赛中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走进学生生活式”的口语交际教学》获省课题组论文三等奖、市论文二等奖;《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获市年会论文二等奖。

【搭石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关于《搭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2.《搭石》优秀的教案

3.《搭石》教学设计

4.搭石教学设计

5.课文《搭石》教学设计

6.关于《搭石》的教学设计

7.《搭石》教学设计介绍

8.关于《搭石》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4638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