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_____,哥哥说:_____,我说:_____,爸爸说:_____。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5172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