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扣紧写景中的气候特征,按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领略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美好风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移步换景。

  2、难点:写景中穿插着抒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泰山的哪些景物?

  2、“雨中”泰山的景物有什么特色?

  3、作者“雨中登泰山”体验到的“独得之乐”是什么?

  词语补释:

  绮丽:鲜艳美丽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

  意兴盎然:兴致洋溢的样子。盎然:形容气氛、兴趣等洋溢的样子。

  洄漩:水流回旋。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秋水:比喻眼睛。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作者简介:

  李健吾(1906——198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山西运城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福楼拜评论》,早年的剧作有《草莽》、《青春》和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乱世英雄》、《山河怨》等。195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散文清新质朴、深隽真挚。

泰山简介:

  泰山位于山东省内,是我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一,古称东岳。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海拔1524米,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许多名胜古迹。在我国众多的山峰中并不算高,但由于它矗立在齐鲁原野之上,在周围海拔只有25米的平原和100——200米的丘陵衬托下,显得特别高峻。泰山雄伟峻拔,巍峨壮观,文物荟萃,和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人们常把泰山当做崇高伟大的象征。

杜甫《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构层次:

  一、(1节)作者希望登游泰山的心情由来已久。

  二、(2——8节)作者冒雨登上泰山及其沿途所见风光。

  三、(9节)作者在泰山顶上看到的景象。

  四、(10——11节)作者登泰山的“独得之乐”。

第二课时

  本文写景的特点:

  一、能够抓住“雨中泰山”的特点。

  作者是在雨中登泰山的,因此行文自始自终扣住一个“雨”字。着力描写烟雨云雾,处处突出雨中泰山的特点。

  如:课文一开始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而且“越下越大”,点明作者冒雨登山。

  第二段的描写,也处处围绕着一个“雨”字。顺着作者游山的路线,一会儿是“雨又大起来了”,一会儿“来到雨地”,一会儿是雨住了,“人走了一身汗”,一会儿又是“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

  作者写景时,着力描绘烟雨云雾的奇丽色彩。如:“灰蒙蒙一片”、“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一会儿是“风过云开”;一会儿是“云薄了,雾又上来了”;一会儿“雾在山峡里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但“更多的时候”,是“乌云四合”。就在这烟雨云雾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种类型的瀑布:一种从半空中倒挂下来,象“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一种是“紧贴桥后”,“水面有两三丈宽,高也不高”的飞瀑,其声音之大,犹如“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

  以上这些精细的描写,都体现了“雨中泰山”别具一格的壮观。

  二、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

  本文按照作者登山路线的顺序来写的:

  岱宗坊(远观)→虎山水库(瑰丽景色,描写第一种类型的瀑布,对水流颜色描写细腻,比喻新颖、引用神话传说)→七真祠(着重描写其中的一位泥塑)→一天门(略写,雄伟的江门把山挡住)→孔子登临处(石坊简介)→天阶(石坊简介)→长门洞(交代)→经石峪(介绍得名的原因)→壶天阁(柏洞、阴森)→黄岘岭(沙石颜色)→二天门(溪水的情形、仰望的情景)→云步桥(描写飞瀑)→慢十八盘(用拟人的手法写泰山上的松树:盘着的、斜伸的、挺立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同时运用比喻、排比,穿插着抒情)→升仙坊(简介石坊)→紧十八盘(形象的比喻和引述古人记载,写出盘道的曲折艰险)→南天门(写了心情)→天街(静态描写小店,一连串比喻描写奇形怪状的积石,用丰富的联想写各种古迹:登封台、孔子小天下处、洗头盆、白云洞,俯视情景)

  作者就是这样在游记中穿插着写景状物,随着立足点的变化而变换观察对象,既把复杂的游踪交代得一丝不乱,又把泰山上的各种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带着读者一同冒雨登泰山,一同在饱览迷蒙的雨雾中的泰山风光。

  一篇成功的游记既使读者观其游踪全貌,又能突出景物精华之处,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处理好“线”(游踪全貌)和“点”(景物精华)的关系。课文登山路程历历在目,清晰分明,同时又有重点地选择了虎山水库的瑰丽、七真祠塑像的逼真、慢十八盘松树的千姿百态、南天门积石的奇形怪状、白云洞云海的变幻莫测作为描绘的重点,使全文成为一篇银线穿珠的佳作。

  采用多种手法,行文活泼多姿:

  全景:“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局部:“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

  远眺:“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撒在回漩的水面。”

  近观:“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口沫喷得老远。”

  仰望:“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匍匐在山峡当中。”

  俯视:“两条白线,曲曲折折……又冒一缕清烟。”

  动态:“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静态:“有的石头象莲花瓣、有的象……怒目相向。”

  引用神话传说、古人诗句。

  写景中穿插着抒情:

  如:未出发前,淅淅沥沥的雨“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冒雨出发后,却又“兴致勃勃”了;走到二天门时“向四下里眺望,又是骄傲,又是担心……”;登上南天门后“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象一个没事人一样”。最后集中抒写雨中登山的独得之乐。

  作业:

  1、[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四题、第五题。

  2、读书笔记《是苦趣也是乐趣读〈雨中登泰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6055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