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小结。

  2.教师根据学生小结总结。

  五,布置作业

  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扩写成40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杨花飘零,杜鹃鸟悲鸣,我听说王昌龄贬官后曾经过湖南与贵州的交界处。我把一片担忧之心托付给明月,随风送到远在夜郎西边的龙标。这是李白听说诗友遭贬官后寄赠的诗作,全篇充满了同情和关怀。

第二课时

一、优秀习作选读(选1~2篇上节课学生扩写的短文配乐朗读)

二、导读《春望》

  (一)解题

  此诗作于、肃宗至二载(757)年三月,诗人正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下的长安,目睹国家残破,城池荒凉;亲历家人离散,音信全无的伤痛,眼前的春景便令人感慨万分。于是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便又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春望》。

  (二)研习课文

  1.听配乐朗读。

  2.根据要求自学《春望》。

  (1)注意下列字的音、形、义:

  溅、搔、簪。

  (2)一个望字统领哪几句诗,观察顺序是怎样的?

  (3)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4)假如以家书抵万金为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5)新问题。

  3.互检互议。

  4.集体赏析。

  (1)听配乐朗诵。

  (2)师生齐诵。

  (3)讨论望字的'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诗的前4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国到山河,再由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4)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话一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涵蕴之丰富。

  (5)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即兴说话。

  5.朗读全诗。

三、比较阅读《登飞来峰》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请大家回忆并背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解读一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二)解题

  王安石的散文笔触雄健,其诗歌也很有气势。这首诗是在他登上飞来峰(浙江省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后所作的。

  (三)比较阅读

  1.学生自读这一首诗,描述飞来峰上的景,以及作者登上飞来峰的情。

  (解说: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自由想像,言之有理就行。)

  2.绘《登飞来峰》图景。

  3.老师稍加点拨:这是一首写景诗。诗的前两句用直写登高的手法,意在表现飞来峰塔的高峻;后两句写诗人登塔后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即指不怕朝中奸臣蒙蔽皇帝,因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此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诗中的景物描写含寓着很深的哲理。

四、导读《论诗》

  (一)导入

  唐朝以来有许多诗以其独特的风格、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流传万口,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赵翼又是怎样看待古人的诗呢?

  (二)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晚年以著述自娱。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诗人。

  (三)读诗

  示范读全诗,学生一读正音,二读掌握诗的格律,三读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归纳。这首论诗绝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

  前两句李杜涛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极写李杜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但其诗篇毕竟是古时写的作品,已觉不新鲜了。后两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各个时代都有天才诗人,开一代新的诗风。

  (四)小结

  赵翼并非否定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而是提倡创新,摆脱崇古观念的拟古的创作方法,造就新时代领风骚的伟大诗人。诗寄寓了诗人对人才辈出的殷切期望。

  (五)拓展阅读(《论诗》其二)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说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这是作者就文艺的批评鉴赏而写的诗。

  诗人生活的时代,文艺界风气极差,人们常常不顾事实,人云亦云,随口乱说。诗人以矮人看戏为喻,说他戏没看到,却随人说短长,诗的后3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文坛上信口雌黄的恶劣现象。而在首句只眼须凭自主张,诗人提出了看问题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几首诗。

  2.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开去

  3.语文活动:古诗知多少竞赛活动。

【《诗五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课文诗五首教学设计

2.《诗五首》的教学设计

3.诗五首的教学设计

4.有关《诗五首》的教学设计

5.《诗五首》优质教学设计

6.诗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

8.诗五首语文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6872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