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体会词人宦途的失意及与恋人离别的愁苦。

  2.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3.背诵默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牌名与作者(参看课文注释)

  二、初步感知词意

  1.朗读词,读准字音

  2.利用注释,结合“课文导读”,初步了解词意

  三、赏析词

  (一)赏析词的思想内容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首词写的是与恋人的离别。此时词人因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故而与恋人惜别。

  “寒蝉”,点明离别的季节是在秋初(因为晚秋已无蝉鸣)。“凄切”,寒蝉的叫声给人一种凄凄切切之感,衬托出离别的凄凉伤感。“对长亭晚”,傍晚时分,在长亭外送别。“长亭”,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骤雨初歇”,点明送别的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这些景物描写,字字写景而字字含请,准确地将与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2.“都门帐饮无绪。”

  “都”,指北宋都成汴京,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都成,杭州是南宋都城)。“门”,指城门。“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无绪”,没有心情(柳永因作词忤逆仁宗,因而不得意,于是流连坊曲,为歌妓作词)。

  3.“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正在依依惜别之时,船家频频催促:走啦,走啦,开船了!于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对情人,紧握双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同桌之间表演此句)。

  同学们,你有过这种无语凝噎的时候吗?一个人要伤心到怎样的地步,才会“无语凝噎”!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问一句:既然分别让两人如此痛苦,“柳郎,不能不走吗?”同学们,你觉得词人能不能不走?不能!在古代,仕途几乎是一个有志男儿唯一的出路。一个男人不能没有事业,事业给男人活着的分量。作为一个女人,她如果真心爱一个男人,就不能拖后腿。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即越走越远。想到这次去南方,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雾沉沉的楚地一望无边。暮霭沉沉,离愁深深,使人想到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一句是别后思念的预想,是虚写。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凉的清秋时节,叫人情何以堪!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时分,我身在何处呢?只怕是在杨柳岸边,吹着凄凉的晨风,眼望黎明时天边的一弯残月,身边再也没有你。

  这句写词人酒醒之后漂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景语即情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成为名句。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年”,一年又一年。“良辰”,好天气。“好景”,好风景。这一去,年复一年,即便是遇上良辰好景,过得花红柳绿,但没有你,也形同虚设。对你,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去和谁说呢?(相信,你也一样吧!)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更显强烈。

  (二)赏析词的艺术风格

  1.词的上片、下片分别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离别的场面。(实写,虚写)

  下片:写离别后的情景。(虚写)

  2.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抒发了词人仕途失意及与恋人离别的愁苦。

  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感情。

  用景写情,情景交融。

  3.词的艺术风格——婉约词

  婉约词与豪放词

  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词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铃》是婉约词的典型代表。

  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音律。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典型代表。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四、有感情地诵读

《雨霖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借助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知识目标:

  ⑴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⑵ 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⑶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

  4、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

  2、美读法。

  3、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板书:雨霖铃)

  二、有关词的常识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

  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

  双调两片中调59~90字

  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

  四叠四片

  三、作者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是宋词婉约派的宗师,是北宋致力于作词的第一人,他的作品《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四、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磁带:

  听读要求: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是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诵读时注意把握感情基调,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⑴ 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⑵ 竟无语凝噎“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本句是人物情感的高潮。)

  ⑶ 念去去本句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⑷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⑸ 更那堪本句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⑹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本句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3、学生放声朗读,自行品味:

  要求:读准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注意语调、节奏,熟读成诵。

  4、指名诵读,感受本词的情感氛围。

  五、探究赏析

  1、学习上阕:

  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2、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⑴ 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

  教师边板书: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⑵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关于酒: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关于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六、再次诵读本文,争取背诵

  七、作业

  背诵、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

  别前 景语(实):寒蝉、骤雨

  长亭、兰舟

  融 虚

  雨 情 实

  霖 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入 相

  铃 景 济

  别后 景语(虚):烟波、暮霭

  酒、柳、风、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9310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