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重在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学会细致观察景物,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义。

  2.查找有关作者袁宏道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山水历来是中国文人最为欣赏的对象,尤其对于那些仕途坎坷的失意文人,山水更是最好的寄托,最好的慰藉。在自然山水面前,他们自觉或无意地忽略了一时的功利计较,将浩茫的心事、低沉的情绪、抑郁的情怀统统倾诉于山水之中。于是我们今天有幸读到一篇篇写景抒怀的游记佳作,诗人将人生的困厄于山水中得到解脱。今天,我们从山水景色的描中去探索诗人的人生历程。这节课中,将与我们亲密接触的就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检查预习

  1.基础常识填空。(投影)

  本文是一篇_______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现在湖北公安),与其兄_______、弟_______合称“公安三袁”。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反对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文学流派,其取名的依据是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写景抒情;袁宗道;袁中道;厚古薄今;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籍贯)

  2.学生初读课文(齐读),投影显示重点字词,正字音。

  研读理解

  (过渡)同学们,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萃。这样美的文字,不诵读,是很难品味出其中的美感的,而且好的朗读是分析、理解、鉴赏诗的基础,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本文的美。

  1.音读

  a.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b.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朗读。

  2.疏通文义

  a.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不理解的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找寻答案。也可向老师提问。

  b.全班讨论质疑。

  教师明确:(屏幕投影,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这些词语)

  作 局促 土膏 于时 乍明 娟然 面贵 靧面 浅鬣 茗 蹇 尚劲 浃 呷 堕事 适 恶能

  一点拓展:古今词语的沟通。

  在文言文中很多实词至今仍活跃现代汉语,尤其是成语中,他们体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投影出示)

  如:东风时作飞沙走砾偕数友出东直适与余近余寒犹厉

  要求学生指出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并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竞查,全班汇总。

  c.教师小结:

  东风时作:作,起。 (日出而作,一鼓作气,兴风作浪,振作精神)

  飞沙走砾:走,跑。 (东奔西走,奔走相告)

  偕数友出东直:偕,偕同。 (白首偕老)

  适与余近:适,正好。 (适得其反,适可而止)

  余寒犹厉:犹,仍然,尚且。 (记忆犹新,意犹未尽,犹有余悸)

  3.再读

  a.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过渡)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文,生动地表达了一个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的城居者畅游时的欢畅心情。这情是从景中感受到的。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b.品评佳句,感受意境美。

  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意境很美的句子。 (讨论交流,可以通过问题进行提示)

  文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怎样?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作者依次描写了柳、土地、水面、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风、鸟、鱼等景物。

  举两例:

  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评析:此句是用美丽的少女刚洗过髻鬟般的美来比喻刚刚被晴雪洗净的山峦的俊美,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表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评析:此句写出了初春之时万物复苏的特点,柳枝初展的神韵确实很具代表性,又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白描手法,修辞运用的仿句练习。

  4.情感

  文章的意境之美从同学们品析的语中倾斜而出。刘勰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本文只选取山、水、田野几处,尽形尽致地写活了初春的满井。如此美景,令作者如“脱笼之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呢?

  a.学生在文中勾画直接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

  b.讨论一下,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教师明确:

  诗句: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心情:抑郁、烦躁→轻松喜悦→赞美感叹→寄情山水的兴致

  教师总结:

  本文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不能以游堕事”是对热衷于仕途功名的人说的。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真正的自然在“郊田之外”而非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这种喜悦之情自是溢于言表。

  现在让我们带着作者的这份喜悦之情再去诵读文章吧!(配音乐诵读)

  课外拓展,留为作业

  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袁宏道另一篇著名的游记《虎丘记》,并抄写在随笔本上,然后体会这篇文章的妙处。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1.《满井游记》教学设计精品

2.《满井游记》优质教学设计

3.满井游记教学课件设计

4.教学设计:满井游记教案

5.教学设计方案

6.《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7.满井游记的教学设计

8.《满井游记》的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1937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