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读中获取科学知识,在读中增强环保意识。

  2.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资料的整合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图片,并记录下它的本领或作用。

  2.自读课文内容,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揣摩各角色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进课堂。

  1.板书“清洁”二字。引问:怎样的环境才算清洁?

  2.师在“清洁”二字后加上“师”(1)清洁师是什么意思?(2)你见过清洁师吗?到生活中找个例子说一说。(3)引导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诸如“建筑师”、“美容师”、“工程师”等。

  3.师再加上“地球”二字。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4.齐读课题。

  二.以生活展现课堂,激发兴趣,促进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时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角色,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情)

  2.选择喜欢的角色,充分准备。体会语气和感情。

  3.指名读喜欢的角色的语言,说说喜欢的原因。(引导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4.指导生归纳,师相机板书:

  海鸥吃掉死鱼、剩饭、剩菜,净化海面

  乌鸦专吃蝇蛆、地蚕等脏虫子,净化地面

  屎克郎吃牛马粪便,牧场、草原

  大榆树吸收灰尘、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5.把自己想演的那个角色的话,认真读读记记,试着演一演。

  6.分配角色,指名上台,并戴上头饰演(师扮演地球老人,以调控组织)

  7.生评价。

  三.以生活替代课堂,掀起设法,丰富知识

  1.这时候,如此大的森林里难道就只有这四位愿意报名吗?还有哪位朋友想报名?

  2.结合准备的资料,指名作自我介绍,并用“我能……”或“我专门……”或“我虽然……但是……”等说说自己的本领。征求地球爷爷的意见时用“我是不是……”或“我能说是……”。

  3.四人小组,互说,换成你自己想要的角色。

  4.指名说。

  5.师生评价。

  四.从课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成为一名地球清洁师,并不要求他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要能为地球母亲作出自己的一份小小的贡献。再想一想,我们人类是不是也是地球清洁师呢?

  2.指名说说原因。

  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我们也是地球清洁师。

  五.课堂拓展,练笔训练

  将大家收集到了的资料,四人小组合作整理,根据大家刚才所说的,完成另外一篇新的“地球清洁师”的童话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

二、课文分析: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四、借鉴运用:

1、借鉴表达: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

2、体验运用: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口头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3457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