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字10 个,会写9 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的风景名胜举不胜举。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其相关的诗歌也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可以吗?

  ⒉板书课题:瀑布,全班齐读。认读生字瀑,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与学生谈话,勾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每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同学们,你觉得这首诗歌写得怎么样?

  ⒉怎么才能把这么美的瀑布读出来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自己试着读读,如果还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就更好了。

  ⒊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视。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意之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⒋谁能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到哪一小节,就展开哪一小节的自主学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还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图片或媒体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付,转化为新的问题。如:同学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好像真的看见了瀑布!,你能让我们也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诗歌的每一小节。〕

  ⒌假如此刻你就像课文插图中的小朋友一样,正站在瀑布脚下,你会发出一句什么样的感叹?

  ⒍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

  伴着你的读书声,我仿佛站在瀑布的脚下。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因为这壮美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5255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