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语文《咕咚》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咕咚》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 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

  (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5432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