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语文教案-回延安。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拓展环节】 新诗创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对诗作进行整体感知。

  2. 感知问题: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环节〗

  1.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回延安》。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段压一韵。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音字,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读出的亲切、热烈、真挚情感)

  3. 讨论学习

  朗读这首诗,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线索,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4. 难点全解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判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小朋友,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生各抒已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 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1、 猜字游戏

  2、 理解课文中不懂得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

  (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师: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读通了课文,表现的真棒!通过读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 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 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

  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懂了这么多,刚才某某同学说:老牛和小松鼠告诉小马的答案是不一样。你们想一想,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书。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朗读。

  是: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拓展延伸

  1、读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举例说说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 2、复述课文

  使学生养成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好习惯。

  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5565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