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语文教案-回延安。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拓展环节】 新诗创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对诗作进行整体感知。

  2. 感知问题: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环节〗

  1.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回延安》。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段压一韵。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音字,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读出的亲切、热烈、真挚情感)

  3. 讨论学习

  朗读这首诗,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线索,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4. 难点全解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判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角度:运用多中人称,讲述中国登山队员的壮举。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出情节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2、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出层次

  详略,注意体味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烘托。

  3、组织课堂讨论,议说“登上地球之颠”。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运用第三人称,概述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引导学生运用第一人称,以某一登山队员的身份,讲述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教师布置几个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A攀登“第二台阶”,

  B奔向“地球之颠”,

  C、刘连满的生命之光。

  学生自选角色和话题,思考准备。

  先小组

  后全班进行课堂发言。

  3、引导学生谈读后感。

  4、引导学生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静静的”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地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从语言描写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感受课题,造势

  1,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读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3,你会怎样读这个课题呢?

  1)突出“游到”,青年画技高,使人赞叹;

  2)突出“纸上”, 青年画技高,令人惊奇。

二,品读课文,赏析

  1,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

  请用青年说的一句话回答:先游到了心里。

  哪些描写可以看出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画全是金鱼,和鱼合二为一,鱼游到了心里。

  (全班齐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青年是怎样画画的呢?读一读,理解“每个部位”,了解金鱼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读一读,了解分号的作用,理解工笔细描——画得深入,理解挥笔速写,画得流畅生动。

  老师重读“每个部位、很快地”等词,指导朗读。

  2,鱼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呢?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画——找出段落、标出句子、圈出词语。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静静的”,感悟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

  读读第一段文字,让学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导读:青年的眼光在哪里?青年的思维在哪里?青年的兴趣在哪里?青年的爱在哪里?

  (老师提问声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感染学生。)

  别惊扰这位青年,我们悄悄地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导读:每个星期天,青年来到玉泉,他会忘记什么?他会忘记什么?他会忘记什么?而他不会忘记的,是什么?

  再次追问:青年的眼光在哪里?青年的思维在哪里?青年的兴趣在哪里?青年的爱在哪里!?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么?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时他可能在想什么?吃饭时、睡觉时、在梦中呢?

  指导朗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炼思想,知情

  1,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我们用什么词语赞美他?

  列举10个词语,进行一分钟背诵练习。

  2,我们从中要学习什么呢?介绍古往今来的经典励志故事。

四、启思练笔,导行

  通过今天的学习,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给你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

  对练笔进行评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59782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